第446章 趙國之行(1 / 2)

加入書籤

在乘坐馬車前往趙國的途中,蒙仲一直在思考樂毅處置齊王田地的辦法。

誠然,樂毅先借楚將淖齒的手殺死了齊王田地,隨後又借那些仍忠於齊王田地的齊人的人,將楚將淖齒也殺死,這一係列的借刀殺人十分漂亮,但總的來說,蒙仲仍然覺得樂毅過於著急了。

樂毅的考量,蒙仲大致能夠猜到,無非就是一想除掉齊王田地,瓦解莒城齊人抵抗燕軍的鬥誌,二想順便將齊人對燕國的恨意轉嫁一部分到楚國身上。

但蒙仲也不知樂毅有沒有想過,雖然他成功地誘使楚國的將領淖齒殺死了齊王田地,但此刻占據了齊國五分之三國土的,卻是燕國的軍隊,就憑這一點,樂毅能指望將齊人對他們的恨意轉嫁一部分到楚國身上?

倘若樂毅果真如此認為,那蒙仲隻能說,樂毅考慮地太簡單了。

想了想,蒙仲決定趁著前往趙國的空閒,給樂毅寫一封書信。

記得在五國伐齊之前,蒙仲就與樂毅聊過戰後相關的事,當時蒙仲指出,讓齊王田地活著,其實對燕國占據齊國更加有力,包括他前一陣子在莒城時告誡戴不勝時的那樣——齊王田地固然是個隱患,但正是這個昏君讓當初強盛的齊國衰弱到如今這種地步,齊人對這位昏君的憎恨,其實並不亞於針對入侵齊國的燕軍。

當時,樂毅亦認可蒙仲的觀點,但如今,樂毅還是借楚將淖齒的手殺死了齊王田地,這就說明,如今齊國——不,應該說是齊地內,齊人對燕國的抵抗仍十分嚴重,或者說,有變得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否則樂毅又怎麼會改變主意呢?

但即便在齊人愈發抵抗燕軍的情況下,蒙仲也不認為樂毅應該將『殺死齊王田地』視為瓦解齊人抵抗燕國行為的最有效辦法。

在蒙仲看來,樂毅應該設法拉攏齊國的公族,也就是那批像當年的『田甲』一樣,曾經被齊王田地強行收回封邑的田氏貴族。

倘若樂毅能在這批人當中扶持一人,允許其重新建立一個附庸國性質的齊國,恢復他們曾經在齊國的封邑、爵位,這批人還會抵抗燕國麼?蒙仲認為這個可能性極低——畢竟這批人可以說是已經被齊王田地所拋棄的,怎麼可能再為了齊王田地而抵抗燕國?倘若能從燕國那邊得到好處,這些人大概率會保持沉默,甚至響應燕國的統治。

而這些人倒向燕國,就意味著齊國的公族、貴族層內部分裂,樂毅可以繼續加大兩者的分立,到時候他甚至可以讓以臨淄作為國都的附庸國齊國,去對抗前段時間以莒城作為國都的齊王田地政權,以齊人去打壓齊人,這豈不好過燕國直接出麵?

雖然蒙仲也知道,樂毅看不上那些被齊王田地奪去了封邑的舊齊國公族,不想將如今屬於燕國的齊地封賞給這些人,但蒙仲始終認為,這些付出,或者說對一部分齊國公族、貴族的妥協,燕國注定能收回十倍、百倍的回報。

「……齊王失德,現如今齊人對燕國的抵抗,源於他們對齊國的忠誠。我聽說燕軍還未打下即墨城,即墨城,我記得乃是由即墨大夫治理,據我所知,在齊威王時期,齊威王任命田種首擔任即墨大夫,如今的即墨大夫,相信是田種首的後人。這些田種首的後人,他們未必認可如今的齊王田地,但相信他們仍效忠著齊威王、齊宣王,我並不認為殺死齊王田地便能瓦解齊人抵抗燕國的意誌……

……當今的齊人,據說大多都對齊王田地不滿,你借淖齒之手殺死了田地,自認為占到了便宜,但事實上,獲利更大的正是那些齊人,他們早不滿於齊王田地的統治,但礙於名分,不敢公然對抗,可如今齊王田地已死,他們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扶持齊王田地的子侄,從中挑選一人擁立,換而言之,殺死齊王田地,並不能徹底瓦解齊人的鬥誌,反而會加強這些人匡扶國家的意誌……

……倘若燕國想長久地統治齊地,單靠燕人治齊的模式是行不通的,燕國必須得到一部分齊人的接納,以齊人去治理齊人,以齊人去對抗齊人,這才是長久之計。」

寫完書信後,蒙仲又重新觀閱了一遍,旋即喚來馬車隨行的兩名方城騎兵,吩咐道:「立刻送至商丘,交於華虎,叫華虎派騎兵送往齊郡,交給燕國的昌國君樂毅。」

「諾!」

那兩名方城騎兵接過書信,抱拳行禮,繼而撥馬而去。

從車窗中看著那兩名騎兵離去的背影,蒙仲長長吐了口氣。

鑒於燕國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內無法動彈,蒙仲也不擔憂吞並了齊國後的燕國會對魏韓宋三國聯盟造成什麼威脅,因此出於兄弟,他對樂毅提出了一些建議。

隻要樂毅肯聽取他的建議……

是的,隻要樂毅肯聽取,因為蒙仲的引向中,樂毅是那種不假辭色的人,他對一些看不慣的人或事物,報以冷漠是樂毅最後的底線,想要說服樂毅去與某些人虛與委蛇,辦不到的。

這一點,蒙仲比樂毅稍微好些,至少他當初為了大局忍受了田文對他的嘲諷與羞辱,使得終於熬到如今,田文看到他都要繞著走——當然,倒也不是田文畏懼他,純粹隻是那位高傲的齊公子不想對他行禮而已。

……眼下正值趙國立場搖擺不定,秦國與魏國都在盡量爭取趙國支持的關鍵時候,秦魏兩國都在忙著為日後彼此的抗爭而做準備,誰也無暇顧及燕國,要抓住著千載難逢的機會啊,阿毅……

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數日後,蒙仲先抵達了魏國北方的邊境重城,鄴城,見到了已成為鄴城令的唐直。

唐直設宴款待了蒙仲,並笑問蒙仲道:「我魏國新任的大司馬,不好好呆在大梁,怎麼跑到鄴城來了?難道是對唐某有何指教?」

調侃之餘,唐直問蒙仲道:「郾侯這次是打算出使趙國?我並未收到任何來自大梁的消息呀……」

蒙仲點點頭說道:「大梁那邊,正在關注於魏王、韓王、宋王三者會盟於陶邑的事,出使趙國,是我個人的決定。」

在唐直的詢問下,蒙仲簡單地向他解釋了一下這次魏、韓、宋三國君主會盟於陶邑的真正目的,驚得唐直睜大了眼睛。

也是,雖說歷來各國的聯合軍隊屢見不鮮,但那些都是臨時組建的,彼此心懷鬼胎、相互懷疑,事實上並不能發揮出完全的戰鬥力;但這次魏宋韓三國準備聯合組建的聯合軍卻不同,這是一支真正可以相互信任的聯合軍隊。

這支軍隊,將作為魏、宋、韓三國加深對彼此信任的良好開端,使魏宋韓三國間的聯盟變得愈發穩固。

簡而言之,如今的魏宋韓三國,仿佛就是當年剛剛分家的魏、趙、韓三國——那時尚且團結的三晉,當真是橫掃周邊諸國,勢不可擋。

又過了幾日,趙國邯鄲那邊收到了蒙仲的消息,然而,此時的趙王何卻不在邯鄲,他在心腹臣子肥幼的陪同下,再次前赴離石與秦王嬴稷會見去了,如今在邯鄲主事的,乃是趙王何的胞弟,平原君趙勝。

在得知蒙仲前來邯鄲的消息後,平原君趙勝驚喜參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撿到一個異界 狂歡之淵 我的奶爸人生 蠻獸騎兵 絕世龍帝 東皇大帝 My爐石傳說 靈魂網絡 重生之不朽魔祖 超級賣場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