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俗套的故事(1 / 2)

加入書籤

一九四六年,抗日戰爭結束一年,內戰開始,短暫的和平過後,是更加殘酷的戰爭。

自己人打自己人,死在手裡的,全是流著相同血液的同胞。

那一年,佘曼君十六歲,如浮萍般四處飄盪。

遇見丈夫黎家元的時候,是在一九四八年,那時候的佘曼君剛好成年,因為家境的好轉,由家庭的支持,繼續上學。

兩人是經過同學認識的,那個時候的黎家元二十歲,比佘曼君大兩歲,也比佘曼君大了兩屆,性格很是溫和,帶著淡淡的書生氣。

但是在那樣的亂世中,再溫和的人,也帶著些宏圖大誌,在佘曼君的記憶裡,黎家元雖然不是那種沖在眾人前麵的領袖,但是也一直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佘曼君認為,黎家元這樣的行為,比那些紙上談兵的人好上很多。

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沒有故事中的跌宕起伏,兩人之間的感情更像是那種媒妁之言的情投意合。

在建國後的第六年,也就是五五年的時候,兩人喜結連理。

他們結婚的時候是安定的,新國的建立,為這對新人送上了最大的祝福。

直到一九六七年。

那時候的佘曼君和黎家元都是學校的老師,並且有了第一個孩子。

亂象來的實在是迅猛,讓所有的人都始料未及。

作為文化分子的佘曼君和黎家元受到了圍堵,黎家元為保護佘曼君,拜托朋友連夜將佘曼君母子送到了湖南老家,黎家元並不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所以他的老家在湖南那邊也算是偏遠,相對於來說,更為安全一些。

佘曼君母子在黎家元的老家住下,而所有的信件,也從那個時候開始。

確實是穆青所猜測的那樣,這一遝的信件,都是家書。

是佘曼君與黎家元的家書。

是夫妻之間的情話,是異地人的相思,是人身安全的掛念,是兩地瑣事的絮叨,是孩子教育的問題,是未來出路的考慮,是何時相聚的熱忱……

娓娓道來中盡是繾眷。

穆青看著手中的信,回憶著那其中的內容,那樣的時代,和那樣的變故與他仿佛隔了山海的遙遠,穆青不知道該怎樣描述自己在看過這些信件後的情緒,也猜不透佘曼君忽然拿出這些信件的原因。

但是從這信件中耐心的絮絮叨叨中,穆青看到了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不同的生活方式,讓穆青忽然的想起了一首詩,那是木心的《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

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明明就與這些信件的內容和寫這些信的人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從那字裡行間,穆青卻是實實在在的讀出了這樣的感覺來。

穆青無法想象在那樣的時期,一對因為亂象而分居兩地的夫妻是如何的做到這樣的平心靜氣,就連寫給對方的信裡,字裡行間都不帶半分的抱怨,有的,隻是對對方的擔憂,卻是實實在在沒有半分其他的情緒,這樣真切而又樸實的情感,讓從來都沒有經歷過愛情的穆青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讀一個很是久遠的故事。

「奶奶,你這是……」穆青看向正靜默喝著茶的佘曼君,很是不解的開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亂世謀凰 千億爹地寵妻忙 醫妃逆天:廢柴大小姐 重生之我變成了棺材 重生後我跟死對頭組cp 快穿之我為男配送溫暖 一世符仙 驚龍戰神 胡善圍 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