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1 / 2)

加入書籤

驚聞朱瞻壑的死訊, 永樂帝的頭發一夜之間白了一半。

那個長的最像他的孫子,十四歲風華正茂就死了,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娶妻生子。

比永樂帝更痛苦的是漢王。

永樂帝派人去青州抓捕他來回京,他在青州兵強馬壯,按照以往的脾氣, 才不會束手就擒, 八成會奮力一搏。

可是聽到最愛的長子死亡噩耗, 漢王就崩潰了,下令放下武器, 束手就擒。

如今漢王被囚禁在西華門, 萬念俱灰,隻盼速死,了結間接殺害親兒子的痛苦。

牆倒眾人推, 破鼓眾人捶。

漢王被囚,以前做下的事情紛紛被人拉清單抖出來了。

比如漢王汙蔑詆毀太子, 無中生有打太子的小報告、夥同紀綱羅織東宮屬臣的罪名, 導致東宮屬臣們差一點遭遇全滅等等。

又有就藩之後,「私造兵器, 陰蓄異誌,豢養死士」等等,伺機謀反。

各種奏折、證據等等送到永樂帝手上, 打太子的小報告、汙蔑東宮屬官都是永樂帝默認、甚至縱容漢王做的, 他一點都不驚訝。

但是私造兵器, 豢養死士是永樂帝沒想到的, 也正是漢王這一舉動,導致了朱瞻壑的死亡。

永樂帝悲從中來,將證詞證據一股腦砸向漢王,拿起鞭子就抽。

漢王跪在地上,紋絲不動,任憑永樂帝抽打,好像不知道疼痛。

打吧!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失去長子的漢王猶如一具行屍走肉,直麵父親的鞭子。

痛嗎?心更痛。

漢王血肉橫飛,鄭和太監怕打出人命,永樂帝接連失去孫子和兒子,更加痛苦 ,悄悄把太子請來西華門。

太子一見打成血人的漢王,當即就一瘸一拐的撲過去,跪地抱著漢王,替弟弟擋鞭子。

太子肥胖,像一座肉山,漢王沒被父親打暈,卻被大哥壓得喘不過氣來,簡直是令人窒息的兄弟情了。

太子過來求情,暴怒的永樂帝終於住手,扔掉了浸滿血的鞭子。

不知是被打暈還是被太子抱暈,漢王倒地,失去意識,鄭和太監將早就等候在外頭的太醫叫進來,給漢王醫治。

看著浴血的二兒子被抬走,永樂帝怒氣沒了,悲傷席卷而來,將他吞噬。

老朱家是幾千年來唯一出身草根的皇室,朱元璋的父親是給地主種地的佃農,母親陳氏的父親是個宋朝軍人,後來宋滅之後不願投降元朝,棄武從道,靠著當遊方道士養家糊口,也是無產階級,所以大明皇室最最接地氣,出身可謂是苗根正紅。

歷朝歷代,權力的遊戲其實都是貴族或者有產者的遊戲,有皇帝殺親兒子、甚至皇後殺子的事件,但老朱家骨子裡血脈倫理還沒有被皇權磨掉,當年秦王惡貫滿盈,高祖皇帝朱元璋都沒有殺他。現在永樂帝痛失二孫子,也不會殺了二兒子。

把二兒子打一頓,半條命都沒了,永樂帝不是真的想打死兒子,而是為二兒子贖間接殺了孫子的罪孽。

每一下鞭子打在漢王身上,抽在永樂帝心裡。

這個在大年三十除夕夜裡出生的次子啊!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生日,天降麒麟兒,曾經我和妙儀帶來多少歡樂的孩子……怎麼就變成這樣呢?

皇太孫是他的親侄兒,他怎麼能勾結紀綱,對大侄子下死手!

害人終害己,他害死了自己的親兒子。

永樂帝再悲傷,也不會殺了自己的親兒子,他終究是個父親,老朱家的父親對兒子再失望、再忌憚,也不會做出殺子的事情,所以永樂帝選擇用鞭刑來懲罰兒子。

孫子不能白死。

永樂帝跌坐在龍椅上,過了一會,太子被兩個太監攙扶過去,說道:「太醫說二弟傷的很重,不過二弟身體強壯,目前尚無性命之憂。」

永樂帝心中有數,他的鞭子看似可怕,一鞭接著一鞭,鞭子在空中都有重影了,漢王身上無一塊好皮,其實留有餘地,沒有下死手,抽了一百多鞭都沒有抽死兒子。永樂帝戎馬半生,倘若真的想要弄死兒子,十鞭就夠了。

永樂帝身心俱疲,除了抽鞭子為孫子復仇,他也要給長子一個交代,畢竟漢王的目的是弄死皇太孫,朱瞻基是長子的兒子。

永樂帝說道:「傳我旨意,廢朱高熾為庶人,漢王府除爵,全家囚禁鳳陽,無旨不得出。」

太子撲通跪下,為漢王求情,請求保住漢王的爵位。

太子恨不恨漢王?

恨。

這些年太子都被弟弟逼出了抑鬱症。

朱瞻基是長子,十六年來為東宮付出太多,若沒有這個好兒子,太子早就是廢太子了。如今弟弟要殺自己最得意的兒子,太子能不怒?不恨?

但是作為血脈兄長,太子絕對不會坐視已經對儲位毫無競爭力的漢王弟弟落井下石的。

老朱家到了太子這輩,已經是皇三代,他們不像永樂帝那樣經歷過動盪的建國年代,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皇室貴族,出生起就錦衣玉食,受著正統的皇室教育,不再接地氣,和歷朝歷代的皇室沒有不同了。

他們考慮的更多是權衡利弊,找中間的平衡點。

尤其是永樂朝這一輩皇室核心,所有皇子公主都是仁孝皇後生的。

身為一個將來要繼承家業、有擔當的兄長,要主動對弟弟的罪行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太子坐視漢王被廢,全家圈禁,那麼會涼了所有弟弟妹妹、甚至大明皇室的心。

廢了漢王的爵位有什麼用?漢王已經徹底失去聖心,紀綱等漢王黨羽也被剪除,一頭無牙的老虎就像一隻貓,再也動不了東宮地位分毫。

在這個時候,出麵為漢王說情,正是得到皇上信任、群臣和百姓尊重、坐實仁厚名聲的大好時機。

所以,無論出自利益還是血緣,太子都必須全力為漢王說情。

太子跪下求情的舉動,並不顯得懦弱,而是仁義,是符合當時主流道德觀念的。

太子第一次為弟弟求情,永樂帝沒有答應,堅決要廢了漢王。

和父親君臣父子多年,太子太了解父親的帝王心術:

他曉得永樂帝不會答應——起碼在第一次不會,因為隻要答應了,顯得皇上太輕易被人說動,讓人覺得偏袒了兒子,犯下如此罪行,居然打一頓就放過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一網打盡 夫人少了個馬甲 仙古武神 不滅聖影 都市之青帝歸來 仙尊歸來 大佬在地窟 鵲橋下仙 掌上春 第一寵婚:墨少的心肝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