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電影立項(1 / 2)

加入書籤

第六代導演在國內基本為『地下』或者沒什麼人看,為什麼卻能在國際電影節上屢屢獲獎?

全世界電影節有好幾百個,大小不論攤下來,一年下來一天一個都不止。

所以,隻要片子不是很糟糕,不怕搭上路費報名費,影展報得特別勤,總會擼到獎的…

這個是真的,帥導的《闖入者》歐洲三大全都報名了,隻有威尼斯電影節接納了他…

第六代如果將其視為鬆散群體的話,整體風格還是偏藝術電影的,比較合影展口味。

至於東西好不好,很難講。

即便是三大,因為是評審團製,所以也難免出些個怪胎。

比如王全安拿了柏林最佳編劇銀熊獎的《團圓》,劇本真心爛出翔…

除了基本的藝術性,還有國際電影節的運作體係和權力機製,它們有不停發掘中國電影的內在需求。

世界電影市場已被好萊塢統治多年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歐洲電影節的意義在於,它建立起一個用來保護所謂『藝術電影』的體製。

這個體製的基本立足點,其實還是傳統的歐洲藝術電影,但同時,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它也在盡力拉攏來自第三世界的電影新興國家,借此保持和好萊塢的平衡!

你可以說這個體製是在對抗好萊塢,但它也非常依賴好萊塢,雙方是一種很微妙的互補。

如果按地域來分,出現在歐洲電影節上的電影,總是以下三類:最主流的一類就是來自歐洲本土的藝術電影,其次是半好萊塢的北美獨立電影,再次才是來自亞非拉的第三世界電影,親疏一目了然。

一般來說,小國藝術電影經常比好萊塢大片更依賴海外市場,而歐洲電影節在小國藝術電影的全球推廣網絡中處於樞紐地位。

於是,來自第三世界欠發達國家的電影隻有讓自己看上去越來越像歐洲傳統藝術電影,它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也許它並不想這樣,或者沒有意識到是這樣,但歐洲電影節在建造藝術電影經典殿堂時擁有的無與倫比的話語權,讓這些演變成了潛移默化的事實。

所以,後世,中國電影不再依賴海外市場之後,很多電影人再也不拍歐洲式的電影了!

你拍了,除開那一小嘬人,也沒有人誇獎你,何必呢?

目前電影行業的變化很明顯,拿獎固然是一個很好的因素,但是否對市場流行的胃口,是否能讓人花錢,這才是核心。

拿獎的導演,如果不能為主流意識所認同,不能為市場票房所認同,再拿獎也隻是供起來的份,甚至反而悄無聲息…

說到底,第六代導演麵臨的時代不同,觀眾可消費的選擇更多了,對於電影娛樂性的要求更高,這與電影行業本身對藝術性的追求是有一些沖突的。

《紅高粱》那個時代,群眾沒啥選擇,有個拿獎的片子就當個大事看。

現在看看預告片不滿意,回頭看美劇韓劇去了,哪裡有時間去經受精神熏陶?

所以,拿獎的影響力肯定不如過去!

別說藝術類電影,商業類電影又何嘗不是如此,《少林寺》那種5分錢一張票還能整出1億票房,觀影人數過10億,現在再也沒有了…

片子當然好,但現在誰還去進影院狂刷10遍20遍啊?

……

六代齊出,不止是業內震動,就連電影學院整個班級都在討論:

「我當時就是喜看了張源的《燕京雜種》、《東宮西宮》才決定考的電影學院,不過,我有點擔心他要是被解禁了,還能拍的出好電影嗎?」

「放心吧,這幫人都很才華的!」

「對呀,還有賈章柯的《小武》…」

電影學院的學生,尤其是導演係的學生,對第六代特別熟悉,沒辦法,校考要考的…

「老大,你好像一點也不關心?」

陳浴注意到了張俊生在翻閱《紅樓》,忍不住提問。

「…跟我有什麼關係?」

第六代解禁,唯一的好處就是就是不用再聽一幫人吹什麼『第六代』都是埋沒的人才…

事實證明,這幫玩新浪潮的真的拍不好商業片!

不說第六代,咱們就說田莊狀,這位可是很多影評人心裡的大導演!

《狼災記》,井上靖的原著絕對是難得的頂級故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軍人榮耀 你要的田園生活 老婆別當掌門 這個末世有點槽 涅槃2008 帶著地球去封神 提前登錄諸天遊戲 美女總裁的特種兵王 香江之落日之城 盛唐陌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