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定 策(2 / 2)

加入書籤

村裡的管理,自然鬆散一些,隻要不過分,基本可包容。

再往上走,能夠看到一台一台的坡地,如果有水源,完全可開成梯田。坡地都砌有紮實的石坎,用來保護土不下滑。見這樣的石坎砌得整齊,楊再新說,「這種石坎也是七十年代做的嗎,看起來似乎不像。」

「楊主任,這些石坎早在歷史上就有了的。據說是在明朝初,全國各地都在開荒,擴大耕地麵積。不僅僅是這裡,整個鎮各村的荒地都可找到這樣的地保坎。到了清朝乾嘉時期,當時朝廷又鼓勵開荒,開荒的地種植五年不用交租,對當時的富裕人家是有比較大的刺激,也使得各村周邊凡是能夠開墾的地方,都開墾出來種植。如今,我們這些後人反而懶了。」

這些發現,對村裡的人說來不稀奇,都是村裡的舊事。楊再新第一次聽說這事,有些新鮮,覺得之前人們能夠開墾種植,如今要開墾出來肯定可行,隻是,要選中適合的作物,選擇有經濟價值的作物。

有了這樣的基礎,楊再新覺得離目標又接近一分,便繼續往山頂爬。到半山時,看看時間已經中午。幾個人也都消耗不少體能,吃了乾糧,再繼續往上爬。過了山月要後,地勢更平坦,鑽林子也容易一些。不過,這邊是斜坡麵,風景普通。

到山頂,將沿路拍下的照片翻看一遍,楊再新也將沿途采集到土壤樣本整理一番,覺得這一天的收獲還不錯。「龍哥,這片坡地大約有多少麵積?」

「幾百畝總會有。」龍成海說,對於山坡野地,估算麵積比較難準確,「這種的坡地,沿途至少有五六處,這裡是離村裡最近,也是七十年代開墾耕種過的,往上遊走,還有開墾過的也有一直沒開墾的坡地,從山頂走,彼此的實際距離就不算遠。」

「也應該是的,」楊再新也回味過來,從河溝走,彎彎曲曲的道路難行,一大半天才爬上坡來,但從坡頂走,村裡所占地區不過十來公裡,之外就是臨縣領地了。「這裡離進村公路不是沒多遠了?」

「是的。」龍成海指著一個方向,「往這裡走,過那個山頭下去就是進村公路。」

三個人不是沿舊路下河溝,而是選擇在山頂走,從進村公路回村,這樣需要的時間更少。

第二天,楊再新渾身都痛隻得留在村裡不走,休息一天,恢復一下體能。過一天,龍秀國也得空,再次出村就有四個人,並不走河溝而是從進村公路直接走山頂。看了兩處坡地,從山頂往下看,實際的感受會少很多,但從宏觀上對這些坡地又更好把握。

一天看了兩處坡地,在山頂行進不過才到中午。坐到山頭上,下麵的萬丈懸崖。從這出可看到河溝,也可看到對麵的石壁。

龍秀國說,「楊主任,河溝兩側風景最好的,可能就是這一段。我們從這裡看過去,角度不是太好。往前走,有一個平台,站到平台上看,山穀兩邊都能夠看清楚。特別是起霧的時候,真的就像在仙境一樣。」

聽龍秀國這樣說,楊再新忍不住站起來,一行人往那個平台走。張兵在前帶路,沒走多久,開始沿山勢下,一條小毛路勉強可識別。路途是一些大塊大塊的巨石,一些是與山體相連,一些是擱置在石頭上,非常壯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邸之門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農女有靈藥,王爺來一顆 驚世絕俗 前夫第九十九次求復合 魔眼小神醫 洪荒之我徒弟都是聖人 都市鑒寶金瞳 機甲破世 相醫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