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做大做強的基石(1 / 2)

加入書籤

「下麵我們先請楊再新鎮長,談談刺梨種植基地的情況。」唐慧琪稍微顯得嚴肅,看著楊再新說。

「半年前,我在雙溝村駐村,然後接觸到省農院的科研項目,在雙溝村預先做刺梨種植的推廣。目前,刺梨種植已經是新畦食品存在於發展的基礎,要發展新畦食品,就必須先做好刺梨種植。這個邏輯問題,我想,新畦食品比我理解要深要透。

如此,刺梨種植如何擴大規模,如何讓長坪縣、橫折縣的領導們,認同這個項目是一個有著非常好前景的種植項目,是我們的一個關鍵;還有另一個關鍵,那就是如何讓農戶認同這個項目,了解刺梨種植的前景、了解刺梨種植會給農戶帶來多少利益、掙到多少錢。

隻有讓農戶明白這一點,農戶才會認可這個種植項目,然後主動地、積極地參與種植,參與管理和更多的事情。隻有這樣,新畦食品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強。

種植農戶是我們的基石,基礎紮實,才會有高樓。新畦食品才會走得更遠,做到國際市場去爭份額。隻有到那一步,新畦食品再要種植刺梨、或種植其他的東西,才會被各地搶著做、給出更好的優惠來爭搶我們的項目。」

「說得好。」唐慧琪說。楊再新其實也在看參會的四個人,一個是唐慧琪的助理,另外三個人都會留在柳河市主導刺梨種植小麥的推動。這三個人的分工唐慧琪也給了資料,隻是暫時還沒公布出來。

一個在柳河市做總管,一個負責橫折縣那邊,一個負責長坪縣這邊。目前都是在練兵,等公司有所發展之後,會招更多的職業管理人員。這三個理所當然是新畦食品的元老級別的存在,以後順利晉升在公司管理高層。

楊再新沒直接做過經濟,沒做過公司管理,可對人的看法、印象和判斷,還是有自己的體會,唐慧琪也是要他幫把把關。

對三個人的反應,楊再新是比較滿意的。

三個人是兩男一女,孟珍,女,三十一歲,職業經理經驗五年,曾歷職過兩家公司,之後接受唐慧琪的聘請;

明希,男,二十九歲,職業經理人,三年從業經歷,跳槽到新畦食品,想創業;

梁術,男,三十三歲,九年期間入職四家公司,做過六種職位,是從業最復雜的一個人。

另一個是月香,二十五歲,經貿類博士研究生畢業,也是陳家派給唐慧琪的人,助理。

四個人的資料,唐慧琪是在郵件傳給楊再新的,連米米都不知情。之前見麵是,四個人與楊再新招呼過,期限他們以為楊再新不過是鄉鎮的,歲沒有失禮之舉,但表現出來的就各有不同。

等唐慧琪宣布楊再新,將是新畦食品聘請的管理層時,幾個人也都意識到他的存在,不會是之前認知的那樣。

聽楊再新所說,確實一語切中新畦食品目前的要害,他雖不是從事公司管理的人,卻一眼看到公司立足之本。心裡再也不會有所輕視,認真聽楊再新往下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邸之門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農女有靈藥,王爺來一顆 驚世絕俗 前夫第九十九次求復合 魔眼小神醫 洪荒之我徒弟都是聖人 都市鑒寶金瞳 機甲破世 相醫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