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深入了解(1 / 2)

加入書籤

村子周圍,但凡有空地,都種植了刺梨果林。一行人在果林裡穿行幾百米,到一山溝,山溝雖不大,卻也不窄。這家人的養殖是河鴨,山溝有一條溪流順著山間而走,便看到溪流被分割成一段一段。

每一段都是一家養殖所在,如此往山裡深處而去,不知有多深人戶。經過兩三被柵欄半封閉區域,編導哪家人的區域,開了柵欄,便看到攔河水麵上是密密麻麻的鴨群,河岸上也有大量鴨群。

楊再新說,「這些鴨群餵養多久了?有多少?」

「楊書記,當初買苗是在年前,去年十月樣子。數量是一萬苗,經過這麼長時間餵養,前後損失有一千多隻。如今估計有八千多,一家可出欄了。我準備到七月份,請公司的人過來驗貨。」

水麵上看起來密密麻麻的鴨子,都是麻鴨。自然無法數清楚數目的,家人到了,有領頭的往這邊有動,也帶動了在岸上的鴨群。叫聲嘈雜,密集的鴨群讓人看了,真正感受到這裡的規模養殖。

龍興斌說,「這麼大的量,公司能夠消化掉?收購價是多少?」

那家主笑了笑,說,「養殖都有簽約的,隻要達到質量標準,公司的價格對外開放,完全可到網上查詢。而工作加工之後,往各地銷售,也能夠查到我這裡的養殖過程。

每一天用多少料,如何餵養,什麼時候防病,都是有全過程記載的。科學餵養,質量保證,銷路就有保證。這些操作,都是楊書記當年做成的,不僅僅我們村這樣做,整個長平縣和橫折縣都是這樣操作的。

如今,柳河養殖已經在國內成為一個品牌,有足夠的消費群體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價格上,我們每一隻鴨的純利潤也不高,在兩三元左右。我家的河鴨還不錯,每一隻有兩塊多。一年也就餵養一個批次,今年這一批賣掉,會讓養殖場地進行兩三個月的消毒,然後再餵養下一批……」

「他家這一批,純利潤在兩萬以上。」村乾說,「他家人不多,我們村有餵養幾萬隻的,收益就更高了。他將主要精力都放在刺梨果種植上,去年,拿到十四萬吧。」

家主便嘿嘿地笑,「我本來不準備養殖的,但養殖作為產業,也是楊書記發起的,我怎麼可偷懶不做?」

聽家主這樣說,曹雲華等人不由地看向楊再新,這個年輕的縣長,當年在長平縣這邊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讓村裡的群眾對他有這樣的態度?

這一家的養殖業規模不算大,可在曹雲華等廣林縣來人看了,卻已經是了不得的養殖規模。在廣林縣,自然也有不少人家做養殖,幾隻加壓,幾十隻活超過百數的也都有。

還有一些人,專做養殖為產業的。但要說幾千、幾萬的規模,卻沒有人敢做。成本大,風險更大。

這種集群的養殖,一旦有病疫,傳播起來,根本就無法控製。說不定那一天,成群的養殖就一批批倒下,血本無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邸之門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農女有靈藥,王爺來一顆 驚世絕俗 前夫第九十九次求復合 魔眼小神醫 洪荒之我徒弟都是聖人 都市鑒寶金瞳 機甲破世 相醫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