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四麵楚歌(1 / 2)

加入書籤

項燕來到王宮,天色將晚,大殿內人頭攢動,大小文武百官都來了!大家都心情沉重,竊竊私語。見項燕進殿,大家都閉了嘴,自覺讓開中間的通道,用無此尊敬、期待的眼神望著項燕。

項燕昂首闊步,滿頭銀發,此幾個月前蒼老了許多,但依舊步伐穩健,不怒自威。他竟自來到王案麵前,與丞相熊啟相互行禮。此時,一名內侍太監高喊:「楚王駕到!」

楚王負芻正當壯年,卻形如半百之人,心力交瘁,麵帶疲憊之相。

「我王萬年!」群臣齊聲參拜。負芻沒有走向自己的王案,而是走到前麵,扶起項燕,說道:「武安君沙場勞累,本不該一回來就傳您入宮,實在是眾臣人心惶惶,不得已而為之。」

「項燕有負王上、丞相重托,兵敗撤回郢壽,罪該萬死!」項燕說完,又深深躹躬。

負芻再次扶起項燕,說道:「武安君勉禮,形式如何,與眾臣明說吧!」說完負芻返回王座,上台階是險些摔倒。在內侍摻扶下,坐回王座。

項燕聲如洪鍾,大聲說道:「此次楚軍失敗,非戰之失也,乃製度失敗。戰國以來,各國紛紛變法圖強,尤其秦國,廢除奴隸製,貴族百姓同法,獎勵耕戰,舉國同心。唯我大楚,各大小封君擁兵自重,隻知盤剝奴隸、隸農,一個小小五十裡封君,竟然活埋百人殉葬。秦軍將這些印成畫冊,廣為宣傳。導致北邊各郡,平民、奴隸倒戈如流,南邊的甌越也趁我後方空虛之機造反。當年周滅商,商紂王以奴隸軍抗周武王,奴隸軍反戈一擊,商亡。今大楚與商,如出一轍。項燕能守住城池,卻守不住大楚千萬百姓的心!」

眾臣聽到項燕將敗軍之責推到他們身上,立刻不願意了,紛紛擾擾,指責項燕推卸責任。一開始竊竊私語,慢慢的變成破口大罵,大殿又亂轟轟起來。

楚王大怒,摔了王案上的筆筒,大殿頓時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楚王怒喝道:「各位若早幾年支持武安君變法,何來今日之不利?現在劍懸在頭上了,亡國就在眼前,你們還不知道敗在哪裡?如果不是武安君一力支撐,大家早被秦軍抓去修驪山陵墓了!聽聽武安君如何做,才能反敗為勝?」

眾臣這才安靜下來,齊齊看向武安君。項燕繼續說道:「大楚仍有大小城池近百,民六百萬,郢壽現有兵四十萬,守城沒有問題。但是秦軍很快會滲透到我們後方的鄉村,打著解放奴隸、隸農,搞土地改革。現在隻要諸位馬上回到各自封地,在秦軍到來之前,釋放所有奴隸,把你們的土地田宅分給他們。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和我們共進退,或可與秦國一戰。如果慢了,我們將沒有任何勝利的機會。做秦國自由民,還是楚國的奴隸,你們覺得你們封地的奴隸和隸農會站在哪一邊?」

眾人沉默不語,無人應答。

一會兒,有人小聲開口道:「沒了土地和奴隸,難道讓我們和賤民一樣自己乾活嗎?」

也有人說道:「土地是先祖幾代浴血奮戰得來的,豈可輕意分給賤民?」

「都什麼時候了?秦軍的刀劍已經架在你們的脖子上了,你們現在還不懂得什麼叫丟車保帥?」丞相熊啟罵道,「是自己放棄土地,換取平民百姓的心,還是等秦人殺了你們,再把地分給隸農,你們自己選擇!」

「啪!」楚王怒拍王案,大罵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即日起,大楚全國釋放所有奴隸,賜奴隸與隸農平民身份,由各封君分給無地者每丁一頃地。敢有違抗王命者,無論是誰,全部奪爵,誅九族!」

眾人見楚王鐵了心,都噤若寒蟬,紛紛應諾。

楚王留下熊啟和項燕,待眾人散盡,才問道:「武安君,大楚可有勝算?」

「哎!」項燕嘆了一口氣,說道:「稟王上,秦軍利用大楚隸農與封君的矛盾,使我們不戰自亂。大楚毫無勝算。項燕願與郢壽共存亡,拖住秦軍。請王上與丞相南下,退至南越之地。南越出高路險,潮濕多煙障。秦軍若南下,水土不服,必多疾病。王上可效防越王勾踐,臥薪償膽,進可光復大楚,退卻可據險自保。待天下有變,再揮師北上,大楚可復興也。」

「武安君言之有理,請王上立刻南下,我留下與武安君共抗秦軍。」昌平君說道。

「不!誰都可以逃走,唯有寡人不能逃跑!寡人若逃,秦軍必追殺到底,唯有寡人舍身,秦軍才會放棄追殺,眾多王族才有機會活下去。」楚王說道。他說完,忽然感覺一身輕鬆。人看破生死,將再無懼怕。

正在這時,宮門吏來報:「蒙恬水師已經到達北門外江麵。黑山大軍正馬不停蹄殺來,不到二十裡了。」

楚王大驚,說道:「秦軍怎麼來得這麼快?武安君,該怎麼辦?」

「王上,臣率大軍出城擋住秦軍,王上和昌平君在郢壽被圍前,帶上王子公主南下。以圖後計!萬不可拖廷。王上在,大楚就在,昌平君,拜托了!」項燕說完,向楚王施了大禮,頭也不回的出殿去了。

楚王與昌平君以大禮相送,直到項燕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方起身來。

「王叔,你速度帶王族子弟出城,隻有寡人以身殉國才能讓秦軍放棄追殺!」楚王閉上雙眼,兩行熱淚流了下來,輕聲說道。

「王上,臣在秦五十餘年,深知嬴政的個性,他沒有抓到臣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隻有臣、武安君與王上都在,秦軍才會放過眾王族子弟。讓他們分散出城,各自逃命,大楚之後方不至於被趕盡殺絕!」熊啟也流下熱淚,哽咽地答道。

負芻仰起頭,盡量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了,許久後,才嘆氣道:「寡人登上王位那天起,日夜披肝瀝膽,無時不刻都想著要中興楚國,雖有王叔和武安一力輔佐,怎奈大楚積重難反,秦軍不給我們時間啊!就讓眾王子、公主們各自逃命去吧,寡人留下與大楚共存亡吧!」

……

黑山得知項燕退出彭城,命孟浩入城安撫民眾,自己親率領大軍南下,一路上有山地軍通報消息,不用怕項燕半路埋伏,項燕大軍剛過大江半天,黑山大軍和蒙恬水軍就先後到達。

蒙恬用百般戰船搭成浮橋接應大軍過江,其餘戰艦利用床弩和拋石機掩護大軍登岸。

黑山登上大江南岸,遙望著郢壽高大城牆。斥候來報:「楚軍在城外列陣,約有十萬眾。」

黑山想了想,對手下將領說道:「項燕此舉,是為了遲緩我軍圍城。大軍以防守隊形,慢慢向前推進。」

「咚咚」戰鼓聲中,秦軍迅速列成陣形。前麵三排盾牌兵,手執一人高的鐵皮盾牌,後麵是十排弓弩手,弓弩手後麵又是三排手執三丈長的長矛手,長矛手後麵是床弩陣,床弩陣後是步兵方陣,最後又是重騎軍陣。

黑山站在高高的雲車上,望著黑壓壓的秦軍左右看不到邊,隨著雷鳴般的戰鼓聲,踩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前推進,直到兩軍想隔百步才停下。

黑山下了雲車,走進剛搭好的帥帳,眾將紛紛來請戰,都希望立這個頭功。

黑山搖頭說道:「這種陣地戰,常常是殺亂一千,自損八百。況且我軍遠道而來,將士們體力還沒有全部恢復。傳我將令,就地紮寨,不許主動出戰。後軍埋鍋造飯!」

眾將深知黑山用兵之道,除非敵人進攻,否則是不會與兵力相當的敵軍正麵沖殺的。所以也沒有人反對,各自忙去了。

此時,郢壽城內大亂,一開始是貴族先從東、西、南三門逃亡,引起百姓恐慌也開始逃亡,最後連許多將領也換上百姓的服裝逃跑。項燕無奈,隻好退回城中。

這個時候,王賁大軍也到達郢壽城西,黑山令蒙恬的十五萬大軍,留下五萬水軍守住北麵長江,抽調十萬與自己二十萬大軍守東麵和南麵,王賁大軍駐紮西門外。大軍在郢壽外築牆挖壕溝,築起最堅固的工事,將郢壽圍成鐵桶,密不透風。

沒幾日,工事築成,黑山又抽調十萬山地軍撒向郢壽周邊的鄉村

這次在農村搞土地改革,比去年容易得多,一則秦軍將士已經輕車熟路,二是秦軍的政策早就傳遍楚國。許多奴隸主和大地主要麼紛紛逃亡,要麼自覺獻出田宅、釋放奴隸求降。一些城市一見秦軍立刻開城投降,不作扺抗。一個月後,楚都郢壽就成了秦國版圖中的一座孤零零的大城。

郢壽東門外一座楚王別宮,依湖傍山,足有千畝,建得富麗堂皇、鳥語花香、景色宜人。一開始,張進將這裡征為上將軍行轅。黑山知道後,將他狠狠地訓斥一頓,從新選定別宮附近的一座五進山莊為幕府。

夏至這天,黑山傳令召眾將軍到幕府議事。眾將準時到齊,黑山穩坐帥案之後,長公子扶蘇做為掌書,坐在帥案邊。眾將王賁、蒙恬為首,分列帥案兩邊。

司馬孟浩點完名後,介紹道:「自圍困郢壽以來,周邊又有三十多城歸降大秦。別有十餘座較遠的城池派使者前來求降,因我軍暫時未能去騰開手去接收。現在郢壽城內仍有楚軍四十萬,民六十萬。糧草足可支應五年。據黑冰台回報,城內楚軍士氣低落,正是攻城的好時候,請上將軍定奪。」

「郢壽的楚王君臣雖然已經是甕中之鱉,但四十萬楚軍依舊不可小視。眾將軍在何妙計破郢壽?」黑山問道。

米龍率先說道:「就象攻邯鄲那樣,喊跨他們。」

死胖子接著說道:「學王賁將軍攻大梁,引水灌郢壽!」

其餘將軍紛紛表示道:「入楚一年多,幾乎沒有打一場硬仗,我軍士氣正盛,強攻最直接了當。」

鄣邯說道:「將四百艘戰船的八百拋石機搬上岸,對著城門轟一天,轟不破城門,也可以轟條坡出來,騎兵可以跨馬入城!」

黑山不表態,問左邊的蒙恬道:「蒙將軍意下如何?」

蒙恬說道:「自古用兵,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建議和攻邯鄲一樣,打攻心戰!」

黑山又問王賁,王賁答道:「我贊同蒙將軍,攻心為上!」

黑山笑著說道:「眾將的計策都不錯,我綜合一下大家的方法,想到一妙計,先試試,不成再用你們的計策。」

眾將聽了黑山的話,紛紛表示,願聞其詳。

黑山笑道:「立刻征召五萬會喝楚歌的楚人,本將軍要用楚歌來崔垮四十萬楚軍的最後一絲鬥誌!」

眾人聽了,都惘然!自古以來,誰懂得歌聲能滅百萬雄師。

眾人又議論起來,正熱鬧,突然門外傳來軍吏喊聲:「鹹陽送來八百裡加急!」一名軍吏竟直入內,將一封信交給黑山。

黑山拆開一看,正是丞相府的文書,上雲:「秦王率眾臣經三川沿馳道入陶郡,再南下到郢壽,望早做接駕準備。」

黑山看完,下令道:「王賁、蒙恬留下,木匠、史胖子門外侯命,其他人各自歸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寒小姐的桃花勢不可擋 重生從股市開始 巔峰 舊日之子 南宮先生我能偷你家的貓嗎 世子妃你又被挖牆腳了 我家後院通仙界 美女上司的貼身兵王 女總裁的桃運兵王 妖怪主子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