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吃飯也是工作(1 / 2)

加入書籤

七月,對於參加了高考的學子及其家長們來說,是極其忐忑之月。對於包產到戶了的農民們來說,是頭頂烈日收獲上半年的希望之月,戰天鬥地播種下半年的未來之時。生產隊搞集體出工的時候,縣裡的乾部,公社的乾部,紛紛下到大隊、生產隊搞「雙搶」(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甚至把中小學生也派到大隊、生產隊幫助插秧和收割,硬性規定「插完早稻過五一、插完晚稻過八一」,卻年年實現不了。而今包產到戶了的農民,根本不用乾部們來吹哨子、喊出工、扣工分,卻更加自覺的早出晚歸,把田土裡的事情整理得有條不紊有模有樣。

在過去,公社乾部沒有一個不敢不到自己駐點的大隊生產隊去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沒有一個公社乾部不被曬得黑不溜秋如煤炭工人的,更不用說在七月這個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的「雙搶」時間裡。而在現在,公社乾部如果能夠為農民們提供農作物種植和防病治蟲技術指導,提供畜牧家禽水產養殖加工技術服務,及時調解鄰裡之間出現的各種糾紛矛盾,就會很快地成為農民們爭著搶著要的香餑餑式乾部。

在大歷縣的公社乾部中,真正能夠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的,除了易大偉就是新來的鍾國正了。易大偉之所以在大歷縣公社很有威信,深受農民和乾部們的歡迎,除了他是公社黨委書記,是全公社的一把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壽仙農學院畢業的本科生,懂農業技術,是農業生產方麵的技術權威。

農民們雖然種了一輩子的田和土,養了一輩子的豬和雞鴨,但過去在生產隊出的是集體工,大多數農民做的是那些不那麼需要技術含量的「跟班」活,一旦自己單獨來做了,浸種催芽,苗田管理,犁田耙田,插秧施肥,殺蟲治病,等等等等,沒有一個環節不需要技術含量的,這使農民們深深地感受到,農業不僅僅是有收無收在於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多收少收在技術的問題。多收就等於自己家比別人家多了財富,少收就等於自己家比別人家減少了財富。而多收少收不再僅僅在於肥,關鍵取決於種養技術,取決於管理技術。

大歷縣是寒州縣人口最多、麵積最大的一個公社,歷年來在全縣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由於歷史上曾經在這裡設置縣府近百年,商業古城的架構依然還在,加上又有一個三千多職工的軍工企業,又與由少數民族自治的省級貴山自治區一山相連,在高度實行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等等票證製度的年代裡,這裡不僅有各種票證的地下流通,甚至還有比較豐富的物質供應,無論是人氣還是物質都不比縣城差哄麼,因而大歷縣又常常被寒州人甚至周邊地區稱為寒州縣的第一縣城或寒州老城。因此,能夠調到大歷縣公社工作的乾部職工,往往都自覺不自覺的就有了一種自豪感,而能夠到這裡來當公社書記的,更是縣委書記特別看重的人選。

易大偉是在地委糾偏工作隊撤隊之後,各個大隊生產隊的工作幾乎癱瘓的狀況下,調來當公社書記的。也算是臨危受命。易大偉擔任公社書記幾個月之後,中央下發了《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的幾個問題的通知》的75號文件,明確可以創造和建立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可大歷縣公社卻再也沒有辦法建立真正的責任製了,隻能麵對現實尊重現實,明確田土山水林路集體所有,生產隊擁有土地經營的發包權,農民隻有相對穩定的經營承包權,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上交農業稅、完成征購派購任務,對農民一年一結增人減人的糧食、上交大隊生產隊乾部的補助和公社、大隊、生產隊公益事業的糧食等等,事實上就是認可了分田單乾的做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渣男被迫穿書後艱難求生 活該你倒黴 海島開局簽到女神姐姐 橫推從加點開始 鳳凰珞 淩依然易謹離 一胎雙寶:總裁爹地太會寵 將軍退役後日常 逆天絕仙 快穿之不服來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