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家老少守歲(1 / 2)

加入書籤

貼好對聯走進屋裡,鍾國正四兄弟就看見媽媽一個人坐在堂屋裡包粽粑。幾兄弟就圍在媽媽身邊,要求學包粽粑。

「去去去,哪有男人家包粽粑的?包粽粑是女人家做的事情,打糍粑才是男人家的事情,曉不曉得?」鍾國正媽媽笑著說道。「你們想學,就去學哪麼打糍粑的。」

「為哄麼啊?」鍾國正四兄弟不解的問道。

「為哄麼?包粽粑是輕巧事,不需要很大的體力,女人家做就可以了。打糍粑,那純粹是一種體力活,沒有體力,說哄麼都是一句空話,所以是男人家做的事情。」鍾國正媽媽很有耐心地解釋道。

「我們學學總可以吧?萬一你忙不過來了,我們又沒有事情做,不是就可以和你幫一下忙了?」鍾國正說道。

「你們要是實在想學,你們看一下我是哪麼做的,一分鍾就可以學會。但要包好,恐怕至少也要一個三年的時間,才做得到。」鍾國正媽媽說道。

鍾國正媽媽一邊包著粽粑做示範,一邊和他們兄弟說著粽粑的事情。

鍾國正媽媽說道「包粽粑、吃粽粑這種習俗,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大多數的地方,都是在端午節包粽粑吃粽粑,但我們這裡不一樣,不僅端午節要包粽粑、吃粽粑,過年的時候,同樣要包粽粑、吃粽粑。」

「我們這裡為哄麼,和別人不一樣啊?」幾兄弟問道。

「這是因為,我們這裡的祖先認為,粽粑是一種很高貴的食物,象征著富裕豐收,不僅自己吃,而且當作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鍾國正媽媽答道。

「祖先們認為,包粽粑、吃粽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是家家戶戶過年時必須要做的一件大事。用祖先傳下來的話說,就是『寧可不過年,也不能沒粽粑』。我們這裡過年包粽粑,就是這麼出啊下來的。」鍾國正媽媽繼續說道。

包粽粑一般都是在臘月二十九的晚上,浸泡糯米的。糯米經過一個晚上的浸泡,剛好在大年三十的白天包。白天包好後,晚上一邊守歲,一邊熬粽粑,新年第一餐早餐(大年初一的早餐)吃的食品,就是在「一夜連兩歲」的守歲之夜熬熟出鍋的粽粑。

包粽粑是一種典型的「家庭作戰」。它雖然不復雜,但包的過程比較長,花樣也比較多,一般在過年前一個月就要開始準備原材料。包括糯米、稈草灰(將乾稻草燒成的灰)、粽粑葉等。

糯米一般都會選用黏性比較大的「大糯米」。將乾稻草燒成灰,並篩掉其中比較粗的顆粒,盡可能地把灰燼搓碎,調成鹼砂水,趁熱拌入未經淘洗過的糯米,用鹼砂水洗浸糯米,讓糯米充分吸收鹼砂水。這是利用草木灰的鹼性,來提升軟糯的口感和清香。

將經過鹼砂水洗浸的糯米濾乾,然後選用那種葉形寬大結實、芬馨耐煮的新鮮粽粑葉,把糯米及餡心包裹成各種不同外型的「包」,就是粽粑。

包粽粑的時候,不少的人都喜歡在糯米裡加一些餡心,比如五香粉啊,小塊豬月要方肉啊。屋裡比較富有的,還會加入板粟、紅棗、蜜棗、綠豆、花生、蓮子、白果、香菇、木耳、豬肉、板鴨(臘鴨)、雞絲、臘小腸等餡料。

鍾國正家今年殺了一頭豬,在包枕頭粽粑的時候,不僅加了花生、白果,還加了一些豬小腸和豬月要方肉。包粽粑的時候,就看得鍾國正三個弟弟的喉嚨裡,口水直打轉。

糯米不但有鹼砂、硼砂,還有花生油芝麻油拌過的。有一些家庭還喜歡在糯米裡加飯豆。加了餡心的粽粑,吃的時候,當解開粽粑葉後就會聞到一股撲鼻的芳香,昧道鮮美,誘人食欲。

粽粑的形狀多種多樣,常常因人而異,正所謂「蘿卜白菜,各人所愛」。鍾國正的媽媽不僅包了常見三角型小粽粑,還包了六個五六斤重的大枕頭粽粑。

包枕頭粽粑的時候,將兩片葉子疊在一起,葉背朝上,葉麵朝下。然後,把浸泡好並瀝乾了的伴有花生的糯米,舀到粽葉上,放上幾節豬小腸子和豬月要方肉,再覆蓋一層伴有花生的糯米。接著將葉子的兩側邊緣往中間攏緊,葉柄和葉梢向下反折。最後用稻草橫向匝上六道,在邊緣處扭緊捋順。當最後一圈稻草箍緊,整個粽粑的形狀正好形似一個小孩睡覺用的枕頭。

紮粽粑的草,多用稻草的禾稿心或結草繩用的滑草。用稻草紮粽粑的步驟看似簡單,實則非常麻煩。如果粽粑葉紮的不夠緊,煮的時候糯米就會散開,白費力氣;如果紮的速度不夠快,粽粑又不容易定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渣男被迫穿書後艱難求生 活該你倒黴 海島開局簽到女神姐姐 橫推從加點開始 鳳凰珞 淩依然易謹離 一胎雙寶:總裁爹地太會寵 將軍退役後日常 逆天絕仙 快穿之不服來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