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王權遊戲(1 / 2)

加入書籤

金戈鐵馬應猶勢,醉臥冰河入夢來,此次可謂是大意失荊州。

王常林可謂自食其果,這些禍患都是他自己招來的。

春秋時期,衛國的公子州籲殺兄衛桓公篡位,他拉攏宋、陳、蔡等國一起攻打鄭國。

魯隱公問大夫眾仲如何看待此事,眾仲說如此殘忍的人會眾叛親離的,用兵就像用火一樣,不知收斂就會燒死自己的。

果不其然,不久衛國人便借助陳國殺死州籲。

王常林跟州籲一樣,自食惡果,他原本幫助沙海王擊殺二王爺手下,顛覆了二王爺的反叛,又誅殺血衣聖使,滅掉沙鷹幫三大幫主,現在反過頭來要保住二王爺和九王爺,無疑是在玩火!

在他眼中,眾多權貴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中,可他真的以為王權是兒戲嗎?

當他們班師回朝之後,沙海王就想對王常林動手,但心中還存有念想,誤以為是情報有誤,可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這些天,連續不斷的情報送來,關於龍城黑甲軍四統領王常林的身份屢見不鮮,就算沙海王有惻隱之心,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甚至,當初在冥王山黑金礦之戰當中僥幸活下來,經過這麼多天的輾轉,終於傷痕累累返回沙海王城,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刻錄在沙海王心中,更甚者當初好幾位超級高手都是被這位四統領射殺的!

現在,沙海王不得不懷疑王常林潛伏到沙海王國的意圖,即使前麵還幫助了自己,也不得不以防萬一,甚至派出自己最親近的人,他的親弟弟五王爺前來擒拿王常林。

七王子都被軟禁起來,現在,整個王城一切形勢都被沙海王牢牢掌控,他不會再讓類似反叛的事情再次發生。

弄巧成拙,王常林自己太過大意,原以為身處兩州夾縫之地,不會這麼快被發現,誰曾想在沙海王城會遇到這麼多事情,連隱藏身份這樣重要的事情都忘記了。

六王爺沙堯宸在王族當中威望甚高,甚至要超越沙海王的,現在找到可能是凶手的王常林,王族很多沙堯宸的擁躉怎麼會這麼容易放過他!

在王權的爭鬥當中,功過永遠都不可能相抵,即使沙海王對王常林殺掉六王爺這件事情持有內心贊同的態度,但表麵功夫還是要做的更全一些。

所以,帝王為什麼總要殺掉有功之臣?道理很簡單,如同三姬分金,得利的總會是第一個人,那個作為主導的人,誰具有主導權,便能在利益分配當中謀取更大的私利。

一座王朝分封製當中,國主、公爵、城主,誰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毋庸置疑,還是王朝的皇帝。

如果說國主、公爵、城主三人同時分一百枚金幣,在分配的時候,按照一定規則,他們等級嚴明,三人按身份順序提議金幣的分配製度,國主先提,公爵再提然後城主最後提。

在三人的提議中還應當必須有兩個規則:

第一,如果提議未獲半數以上通過(不包括半數),那麼提議人就被處死。處死之後,剩下二人接著按順序提議。

第二,如果超過半數以上通過了,那麼就按照提議人的規則來分金幣。

在這種規則之下,我們必須要先做一些假設:

首先,既然作為國主、公爵、城主這等身份,他們應當都是比較聰明的,他們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選擇來謀取更大的利益,並且還要理性,理性的意思就是他們以自己的最大收益為標準。

其次,人性本惡。假設他們三個都是邪惡的,如果在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還可以殺人的話,他們都想將對方置於死地,借刀殺人何樂而不為?這樣在以後就沒人可以跟他們競爭了。

那麼問題在於,按照國主、公爵、城主先後順序來選,國主是不是很危險?

如果國主第一個選,公爵和城主都把國主否定了,他們就可以拿到更多的金幣,所以國主就最危險,會被殺頭?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如果隻剩下公爵和城主兩個人,假設國主已經被殺,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公爵什麼提議,都會被城主殺掉,因為不管公爵提議什麼,城主都要否定他,這樣公爵就未獲得半數以上票數通過,這樣公爵就會被殺,城主就能獲得全部的錢。

那麼公爵提議將全部的錢都給城主不行嗎?也不行,因為他們還想致對方於死地,所以城主一定會否定公爵。

所以,公爵明白這件事情,如果隻剩下他和城主,那麼必然一個結局,公爵必死。

公爵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他很清楚,所以他隻有一個決策,他不能讓國主死,無論國主說什麼,他都會支持國主。

這樣的選擇國主也是知道的,國主知道公爵一定會支持自己,所以他就可以隨便說,他完全可以要所有的錢,公爵和城主你們都不要拿了。

這麼說的話,公爵也會同意,因為不同意,他就會死,所以他們有超過半數票同意,城主就無所謂了,不管他同不同意,他都拿不到金幣。

因此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的金幣都是國主拿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風水貴婿 我到仙界建仙山 龍婿 從魔尊開始統治世界 金枝 盛安然鬱南城 我在荒島直播修仙 梅府有女初成妃 回首故人依舊沈姝傅慎言 總裁我們隱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