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抗爭到底(1 / 2)

加入書籤

朱祁鎮可以接受戰死,甚至可以接受委曲求全,和親歲幣等等各種侮辱,羞辱。

但是就投降二字,朱祁鎮不可接受。

自古以來投降的君王豈有善終,善安者。

而且我大明怎可投降。

雖然劉建已經表示,投降後會冊封,會整編明軍,之後也會讓自己統領明軍西征。

聽起來不錯,可誰知道那劉建說的是真是假。

而且就算劉建所言非虛,但那華漢國上下這麼多人反對,這些人難道不會從中作梗,圖謀不軌嗎。

就算這些沒有,要是自己投降,不說更加沒有麵目去麵見列祖列宗,那些明臣,明將,那些扶老攜幼跟隨,追隨自己的勛貴,重臣,又當如何處之,他們不失望嗎。

還有那些豪強,豪紳,豪族們,難道不會對自己心懷叵測嗎。

亡國之君,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就這一點,朱祁鎮根本沒法接受。

哀嘆一聲,朱祁鎮下旨命郕王朱祁鈺與孫太後,太子朱見深一起前往西安,會昌侯孫繼宗,定國公徐顯宗,成國公朱儀等勛貴也護送老弱婦孺一同前往。

自己則留下與蔣貴,於謙,高穀,王驥等人留守洛陽,開封一代。

京師則由內閣首輔曹鼐,次輔陳循等人坐鎮。

同時傳旨南京,命魏國公徐俌帶人前來洛陽,與自己匯合。

一通聖旨下達。

曹鼐,陳循,徐俌等人心中也是一陣哀吼。

該來的總會來啊。

但是眾人並沒有動身前往洛陽,隻是派出自己家族子弟前往而已。

眾人已暗下決心,死守三京。

畢竟這是大明都城,皇城。

絕不可輕言放棄。

而且大明到了這一地步,要是沒有重臣殉國,豈不辱乎。

更別說要是這個時候放棄兩京三都。

那大明馬上就會奔潰。

家族子弟前往,那是表忠心,留下,那是表決心。

雖然朱祁鎮並不是打算放棄兩京,三都,而是留下重臣,大將留守。

但是南京留守魏國公徐俌,京師內閣首輔曹鼐,次輔陳循都走了,南北六部九卿也走了。

這豈不是告訴了眾人,大明要放棄兩京,三都了嗎。

所以眾人決定,堅守到最後一刻。

至於原本朱祁鎮安排前往京師和南京接防的重臣和將領。

則被眾人打發前往了洛陽與朱祁鎮匯合。

如那京師留守,在山東表現優異,被破格加封為武靖伯的原梁國公趙德孫侄孫趙輔,還有那南京留守,同樣因表現優異而被加封為定襄伯的原武定侯郭英之孫郭登。

皆是如今大明後起之秀。

還有留守重臣,勛臣,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修武伯沈榮,遂安伯陳塤,襄城伯李珍,平鄉伯陳懷,泰寧侯陳瀛等等。

這些大多都是大明頂柱。

留下赴死毫無意義。

自然也被曹鼐,陳循,鄺埜,徐俌等人與自己家族子弟一起,打發前往開封與朱祁鎮匯合去了。

既然大明已無力回天。

留下一些希望豈不是更好。

至少以後還有翻身的機會。

當然如今中原,需要做出決定,抉擇的不僅僅是大明。

還有叛軍。

雖然如今叛軍與大明還處於相持階段。

但是相比於大明,叛軍已無後退,退路可言。

而且華漢國進兵閩浙,其中被打得最慘的就是各地的白蓮教叛軍。

凡是白蓮教徒或者信眾。

特別是那些頑固不化的分子和管理者一概格殺。

其親族以及那些一般信眾則遷至南嶼洲諸島,大漢洋諸島和嶺北勞改去。

所謂勞改,自然就是挖礦,修路,築城等等。

隻要你是白蓮教眾,除去被裹著,被脅迫加入叛軍的流民,百姓外。

其他人無一幸免。

就算你化妝,潛伏進了流民,百姓中,華漢國也有的是方法將你揪出來。

可以說白蓮教在華漢國手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原本這些叛軍與大明一樣,打算先解決掉大明,再集中解決華漢國。

可如今,隨著飛艇過境,局勢已經全麵倒向華漢國,豪強,大明都開始謀劃自己的後路。

叛軍自然也不例外。

隻是就華漢國之前種種,很明顯華漢國對白蓮教相當敵視。

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隻想自力更生 峽穀正能量 都市特種狼王 基本劍術 我有一個莽荒世界 液金帝國 最強冥帝之一紙大綱 人皇在上 臉譜下的大明 貞觀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