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內耗(1 / 2)

加入書籤

【內耗】

「卸磨殺驢」

朝廷剛剛收到麟州的捷報,保靜軍節度使王漢忠就被遭貶官,理由是「西討違詔無功」,西北打成這副模樣都賴你,都賴你。不出一個月,王漢忠就暴病而亡。

王漢忠,史籍贊他深沉有識略、輕財好施、賓禮儒士,愛好閱讀,閒暇之餘手不釋卷,也就難免沾染上了讀書人的通病——清高孤傲,總以文化人自居。故而與同事們的關係不算融洽,「故群帥不悅之」。

某日,殿直安守忠、鄭懷德蒞臨指導工作。王漢忠鄙視粗人,更鄙視關係戶,所以在接待二人時,禮數不周,態度敷衍,讓二人很是不爽。打狗看主人,輕慢關係戶,就要先看看他們是誰的關係。安守忠、鄭懷德是誰的關係呢?答:當今聖上真宗趙恆。

這二人時真宗的藩邸舊臣,如假包換的從龍嫡係狗腿子。

「這哪兒是打我們的屁股呀,分明是打您的臉。」

二人回到京師之後,就一唱一和地告黑狀。宋朝皇帝的基因裡深深烙印著對武將的猜忌,特別是坐鎮邊關、手握重兵的武將。值此西北戰事狼狽之際,一句「玩寇不前」、「養寇自重」、「心懷觀望」、「擁兵而生異誌」……足以宣布一個武將的生命終結。

史籍直言不諱,說王漢忠遭貶死,此二人出力最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

同年(1002)10月,宰相向敏中被貶為戶部侍郎,外放到長安(出知永興軍);張齊賢亦遭貶官外放,分司西京。向敏中是當朝宰相,而張齊賢更是兩度拜相,如此政壇重量級人物被貶官外放,背後自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權力鬥爭。

先說張齊賢,這個名字在前文多次出現過。

張齊賢生於後晉末年,幼年時舉家遷居洛陽以避戰亂,雖家境貧寒卻刻苦讀書,很有膽識。趙匡胤巡視洛陽時,張齊賢攔住車馬,要為趙匡胤獻計獻策,求賢若渴的趙匡胤立即請他喝茶。

張齊賢口若懸河,陳述了十條治國建議。趙匡胤認為其中四條還算有些道理,可以試試。哪知道初生牛犢不怕虎,張齊賢當麵頂撞趙匡胤,堅稱十條全都是完美無缺的,必須全部采納。

趙匡胤當即大怒,「我TM給你臉了是吧?來人——拖出去!」

然而當趙匡胤回京之後,卻悄悄對弟弟趙光義說:「此去洛陽,我隻得到一個張齊賢。此人可堪大用,有宰相之器,所以我不用他,給你留著。」

趙光義剛即位便開科取士,張齊賢果然一舉中第,在趙光義的親自關照下進入仕途,開局王炸。張齊賢頗有政績,又敢於直言,所言之事皆得驗證,故而仕途比較順暢,一路扶搖直上,還收獲了政壇老前輩——趙普的欣賞,在趙普的力薦之下,張齊賢被提拔為樞密副使,進入到核心決策層,兩年後又升宰相。

不久之後,因職場中的人情世故方麵的小事而被罷相。

真宗即位後,立刻召他入朝,二度拜相。不出倆月,因醉酒失態誤工又被罷相。

去年(1001),夏州李繼遷寇邊,張齊賢第一時間上疏,指出靈州必然會成為李繼遷的下一個目標,建議朝廷務必加強靈州方麵的軍事準備。

從太宗伐北漢以來,張齊賢的戰略眼光就得到了無數次驗證,每次都能準確預判出敵人的下一步動作。然而無論是太宗還是真宗,都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

這一次,真宗聽信了群臣的餿主意,沒有采納張齊賢的建議。很快,李繼遷就按照張齊賢的預言攻陷靈州。

朝廷任命張齊賢為永興軍馬步軍部署,讓他坐鎮長安,統籌西北麵戰事。還沒等他出發,就遭貶官外放,也就是這一次我們即將展開的政治鬥爭。

再看一同遭貶的宰相向敏中。

向敏中同樣是在太宗初年進士及第,步入仕途後,得到了張齊賢的欣賞的舉薦,從而由地方進入中央。趙光義親自麵試了他,對他相當滿意,向敏中也因此得以平步青雲,仕途一路順風。

趙光義曾親自寫了張條子,上麵是向敏中和張詠(前文入蜀平叛,製衡王繼恩)的名字,並告訴中書省,說這兩人都是當今名臣,朕要重用他們。

在太宗朝,向敏中被多次越級提拔。真宗剛一即位,就提拔他為樞密副使。同樣是在去年(1001),向敏中正式升拜宰相。

至此,二人的時間線出現了交集,故事也就隨之展開。

事情的起因是張齊賢打算迎娶一位小寡婦。這個寡婦可不是一般的寡婦,她的亡夫叫薛惟吉。提起薛惟吉,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起他的父親可就不一樣了,他老人家便是已故宰相薛居正。兩度拜相的張齊賢娶已故宰相的寡婦兒媳,倒也門當戶對,然而卻被人一紙訴狀告上了法庭,告狀人名叫薛安上,是薛惟吉的兒子,薛居正的孫子。

到此,我們需要重新梳理一下涉案人員的家庭關係。其實薛惟吉並非薛居正的親兒子,薛居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妻管嚴」,他的妻子不能生育,但勇猛彪悍,不準薛居正與婢妾嘗試造人計劃,所以薛居正就收養了一個乾兒子,便是薛惟吉。

薛惟吉是有名的「京城四少」,十足的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口碑極差。薛居正去世的時候,太宗點名關懷,「不肖子安在,頗改行否?」跪在一邊的薛惟吉嚇得不敢起身,從此洗心革麵,浪子回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輪回之無限進化 紅裙,白衫 劍客彥小海 簽到不是美女你打我 一人之之劍宗 淇梁吟 唐朝預測大師 追浪時代 趙今安陸執 林鬆郭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