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九鼎山河(1 / 2)

加入書籤

畢竟,每一個地方的風水地氣走向,都會在地貌改變後,發生一定的偏移。這些就需要風水師在大環境定型後,重新勘察,微調格局布置,好讓法器重新歸位。而敖臻培訓出的風水師顯然還達不到那種程度,還在生搬硬套的境界。

時間轉眼過去十年,整個華夏的風水布局已經基本完成,十二萬九千六百件風水法器均以打入相對應的風水靈穴中。接下來,隻要將九鼎放入神州對應的九處龍穴之中,接引下天之本源,天地人三才合一就能徹底激活九鼎山河大陣。

所幸在風水師培訓時,華夏人民重新歷練的社稷之土已經送到了漢川,敖臻使用神力和山川之力將這一年來華夏人民祭煉的社稷之土凝練成了十八億顆黃豆大小的顆粒。其中十二萬九千九百萬顆被敖臻使用真龍煉寶術煉製成了十二萬九千六百件風水法器,作為陣基之用。兩億七千顆被敖臻祭煉成了九個直徑三丈六尺五寸,高三丈三的五色祭壇,作為祭壇承載九鼎,用以溝通天地之用。至於剩餘的社稷之土則被敖臻凝練成了一座五色小山,作為此次煉製陣基的勞動報酬。

等眾風水師學成,立即在整個華夏的力量支持下,組建成千支修建隊伍,根據敖臻繪製好的神州堪輿圖進行地脈改造。其中最需要花費功夫的是南水北調工程,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的相互聯通,形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勾連華夏中、南、北三條龍脈,使神州風水地氣相互貫通。

但是能夠承載天之本源的材料卻才剛剛找到,那是一種特殊的隕石,或者說一種星辰精金,蘊含一絲星辰本源之力。經過敖臻多次試驗,隻有這種星辰精金打造的青銅鼎才能承載天之本源之力。但這種精金熔點太高,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根本無法將其熔鑄城鼎。

敖臻閉關出來後,立即就被聞訊趕來的眾多武者給包圍了起來。經過十年的傳播,超凡武道早已經流傳天下,許多國術流派將流派精髓融入其中,創造了無數的武道功法,因此也湧現出了無數的武道高手。先天初期的強者層出不窮,先天中期方能夠鎮壓一方,隻有先天後期才算頂尖高手。

然而,由於風水大陣的存在,漢川的天地靈氣遠遠超出其他地方,加之漢川乃是超凡武道的源流,因此漢川高手甲天下,被世人稱作武道聖地。由於優越的環境,漢川這些年也吸引了無數武道強者定居,弄得各地的武道流派各種羨慕嫉妒。

首先,就是風水師的培訓,這是重中之重。因為改造山川地脈時,需要能夠看懂風水大陣圖紙,明白圖紙中的專業術語,才能指導隊伍施工,不然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至於布置漢川風水大陣時,為何不需要專職的風水師,那是因為整個漢川基地都在敖臻的感應中,發現繆誤也能即使更正。但九鼎山河大陣遍及神州四方,敖臻顯然是顧全不到的,所以必須培養出足夠的合格風水師。

但那些流派千百年植根於此,在當地關係錯綜復雜,想要搬遷那簡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這些人知道神州計劃後,早就是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即開始實施,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漢川的待遇。

在得知了眾人的來意後,敖臻也沒有矯情,直接開始分配任務。畢竟九鼎山河大陣繁復至極,涉及到諸多方方麵麵的事,這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能夠完成的,需要整個華夏的人民通力合作方才可能完成。

禹王立九鼎,建神州結界的傳說在華夏可謂是家喻戶曉。敖臻將大陣取名為九鼎山河大陣,也有幾分像前人致敬的意味。當然更重要的是以九鼎鎮壓華夏龍脈,運轉山川之力,匯聚天地人三才之力,鎮壓神州氣運的同時,讓自己得到藍星本源加持。

僅僅是風水師的培訓就花費了整整一年時間,這還是因為敖臻的風水之道十分高超,對風水之道的講解也是深入簡出,加上特殊的法門幫助這些風水學徒加深印象,這才能夠在短短一年內培養出近千人的合格風水師。否則的話,就是有傳承的風水學徒至少也要二十年才能出師,因此敖臻雖看上去隻有四五歲大小,但眾風水師看他的眼神仿佛看神靈一般。

而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火花不斷的碰撞,各種靈感不斷的湧現,並在眾人的討論中,或完善,或放棄,成為鑄就超凡武道修行體係道路上的一塊塊基石或警示標記。但這些人隻是被動的承受著武道奧義的饋贈,在那猶如天地般的威壓下,咬牙切齒的堅持著,堅持著,堅持著。因為每多堅持一秒,都能看到更加廣闊的天地。

敖臻本來就境界深厚無比,加之神、武兩道兼修,實力遠遠超過境界,更兼之還有幾百位先天後期武者分擔壓力,提供智慧,在挺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時間後,終於可以自主的感悟武道本源中蘊含的所有奧義。

無奈之下,敖臻為了盡快煉製成青銅鼎,耗費足足九千萬滴神力方才將其煉化成功。每一件青銅鼎都堪比主世界的地階法器,能夠鎮壓一州氣運的存在,看的敖臻都恨不得將其昧下來。所幸敖臻還是有底線存在的,也不能否認九鼎山河大陣完成後,那巨大的收獲更讓敖臻垂涎三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受盡白眼葉凡唐若雪 一顆柔心兩目溫情林綰綰蕭夜淩 當異界強者重生到地球 柯南裡的劍道高手 我被煉成了仙劍 藍夢錄 我當醫生那些年 永樂朝第一女婿 吞噬星空之元主 我成為戒指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