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全新掌控(1 / 2)

加入書籤

王明記得一句話,好象是宋太祖說的:「一個武將的為禍的程度,會遠遠超過同級過的文官。」

對於這句話,王明在心下,其實深為贊同。

如果自己不能實現對手下將領們的有效掌控,不能實現對手下軍兵的嚴格管理,那毫無疑問,自己的將來,命運將會極其可悲。

就拿南明來舉例,那寧南侯左良玉,雄踞湖廣,擁兵百萬,這樣的人實力雄厚,地盤廣大,本應成為朝廷柱石,成為國家的頂梁巨柱,結果呢,萬萬沒想到,此人暗藏反心,肆意反叛,反過來成了南明的埋葬者。

左良玉如是,那江北諸鎮,除了黃得功外,亦皆如是。

可嘆南明花費了巨額錢財,最終卻是培養了一批叛賊,培養了一堆敵人,這樣的時代悲劇,王明決不希望,將來會在自己頭上重演。

不能受控,甚至反客為主的部下,對於上司而言,是一把隨時可能傷及自身的雙刃劍,也是一隻隨時會反噬主人的惡狗。

《韓非子》中就曾說過,鞋子再好看,也隻能踩在腳下,帽子再破舊,也要戴在頭上。君天臣地,上下尊卑,等級有差,乃是國之序統,萬萬不可倒置。

可見,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明漸漸不能控製將領,而是如南明的那些藩鎮一般失去控製任其胡為,那麼自己在這個時代的辛苦打拚,最終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

其實,對於手下將領的管控,中國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們,一直都在心下十分關切之事。

不說遠的,就以先前的崇禎皇帝為例,他為了管控各地軍鎮,就曾派出親信太監,前往各處軍鎮作為監軍,以求管控當地的軍隊將領。

《明通鑒》中記載,崇禎曾向朝臣解釋自已外派太監監軍的苦衷,他在諭令中說道:「朕禦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事悉委之以大小臣工,然比者多營私,罔恤民艱,廉慎者又迂疏無通,此士大夫之負國家也。朕不得已,方用成祖監視之例,分遣各鎮監視,乃一時權宜,欲諸臣自知省也,以信朕之初心矣。」

令崇禎沒想到的是,他這番用心,卻是結出了苦澀的果實。

崇禎以為,派出太監到軍中充當耳目,便可以防止各處將領的欺蒙與謀逆,但他卻沒想過,這些人到了地方上,這點正麵作用,遠不能抵消其帶來的禍害。

要知道,宦官們皆是刑餘之人,雖有小部分忠心為國者,但大部分皆是隻會擅長巧言令色騙取皇帝的信任,借以招權納賄,暗謀私利。這樣的人,所謂「監紀功過」,不過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在外發財的機會罷了。

這些派出的太監,到了地方軍隊之上,往往隻會一味的盤剝貪腐,禍害甚大,以至軍怨民怒,其對將領的牽製監視等正麵作用,因此被大部抵消。

明史記載,崇禎自身,因外派太監的必要性與禍害性如此交織難分,他自已也時常糾結於到底派還是不派的痛苦之中,以至於外派太監之事,定了又撤,撤了又定,反復多次,自已亦是心神俱疲,不堪其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你不要退役啊 沙雕群友聊天群 雄兵連之最強氪金文明 神獸召喚師 我奪舍了魔道祖師爺 復空紀 奧特格鬥傳說 規則創世指南 西遊:我唐僧絕不西天取經 三國呂布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