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車馬之利(1 / 2)

加入書籤

因為,王明所設想的四輪馬車,相比這個時代最為常見的兩輪馬車,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將馬車的載重大幅提升。

四輪車的四個輪子構造,使得拉車的馬匹,不用再做支點,以承擔馬車承載力,隻是單純提供拉力即可,從而極大提升拉載效力,據計算,在同等拉力的情況下,至少可將載重提升近五倍。

正是因為這一點,王明才下決心要搞出適合於這個時代的四輪馬車。

而四輪馬車的難於普及,除了當時的道路難行之外,現在大明所使用的四輪馬車,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便是難於轉向。

中國古代難以推廣四輪車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道路問題,而是沒有解決好四輪車的轉向問題。

中國古代的四輪車,隻是簡單地將四個輪子安裝在一個固定的車架上,因此難於轉向,導致實用價值很小。這個曠世難題,中國上下幾千年,也沒有解決。

這種車從古代一直使用到現代中國的五十年代初,基本都是一個模式。

那就是,四個窄窄的鐵箍木輪裝在車架上,由三到四頭牛拉著,車子的轉向,則是四頭牛憑力氣大生拉硬拽。(確切的說,是靠車轍解決轉向問題,車輪子把路麵壓了很深兩道溝,車輪就在溝裡滾動。千古一帝秦始皇所搞的所謂車同軌,就是為了這點令人無語的方便。)

所以現在把問題歸納起來,王明要著手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道路難行的問題,一個便是四輪車的轉向問題。

前一個問題,是明末時代的普通現象,王明現階段根本無能力加以更改,隻能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加以適應。

而第二個問題,來自後世的王明知道,同時代西方的四輪馬車,之所以運作自如,卻是因為發明了轉向架之故。

西方出現的這種可轉向四輪車,最具創新的設計為,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後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後麵的車架架在前麵的車架上,共由一根立軸連接,實際上是兩個兩輪車的組合。

通過這突破性的設計,在西方後來大行其道的四輪馬車才終於成功地走上了歷史舞台,並在世界歷史上,演出了屬於自已的輝煌劇目。

諸如俄羅斯開拓東方,美國開拓西部,之所能成功,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這種四輪馬車的功勞。

不過西方的四輪馬車,從產生到定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前前後後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直到十九世紀還在不斷改良。而現在,來自後世的王明,卻可用近乎作弊的手段,直接采用最成熟的方法。

這項工作,王明開始得極早,在成功守住九江之後,他就一直在心下揣摩細節,努力自行完善四輪馬車的具體方案。

最終,王明經過反復思考,畫出了一張根據後世的記憶,繪出的四輪馬車草圖。

王明在繪圖時,腦海中思索得最多的,但是這四輪馬車的轉向原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你不要退役啊 沙雕群友聊天群 雄兵連之最強氪金文明 神獸召喚師 我奪舍了魔道祖師爺 復空紀 奧特格鬥傳說 規則創世指南 西遊:我唐僧絕不西天取經 三國呂布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