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5章 胡亥(1 / 2)

加入書籤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要求官員都要以儒學的思想治理下屬和民眾!

這一舉措奠定了儒家在百家中的正統地位,但不是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儒學治天下……

公元前213、212年,秦始皇分別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焚燒儒學道經,坑殺儒生方士的舉措,歷史上稱為「焚書坑儒」。

這一舉措使得當時眾多學者、方士遭到迫害,也使許多珍貴的文學作品從此絕跡。(對於菠蘿來說……這段歷史……是一統天下的震撼決策!)

此後他還推出「挾書令」,即藏有儒家經典著作便要治罪。當時時,儒學思想在秦朝幾乎滅絕,無人敢提。而提出這一係列舉措的,正是秦相——法學家李斯!

李斯是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人。他出生貧民,從小生活困苦,但艱難的環境反而磨煉了他的意誌,他拚命奮鬥,試圖讓自己走出貧窮困苦。終於,他的努力得到當地官員的賞識,成為了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官。

有一天他看到糧倉裡有幾隻肥碩的老鼠,見到人甚至不會躲避,還在悠閒地啃食著糧食。李斯將老鼠趕走後,在入廁時又見到幾隻極瘦小的老鼠。它們很怕人,聽見腳步聲就飛速逃竄,再也見不到影子了……(這個故事……菠蘿講了好幾章……但是沒辦法……要吃飯啊……)

這兩波老鼠給了李斯啟發。他明白了就像老鼠一樣,環境會決定一個人最終會活成什麼樣子。

如果自己止步於再向上攀升,那麼可能一輩子都是個小官。貧窮與富貴的選擇,有時候不取決於才智,而取決於環境和是否能抓住機遇。

於是李斯毅然辭官,前往齊國討學。他拜了當時有名的荀子為師,並結識了同門師弟韓非。荀子雖為儒家代表人,但他的思想與法家相近,主要教授的是「帝王之術」,即如何治理國家!

學成後,綜合考慮當時的各國國情,李斯選擇前往秦國。因為能言善道,他得到呂不韋的賞識,成為了他的門客。但呂不韋位高權重,門客無數,如何能夠脫穎而出。於是李斯開始為自己物色新的下家。

當時,秦國波詭雲譎,朝政上有隻手遮天的呂不韋,後宮又有趙姬把持,嬴政根本沒有自己的實權。

正是此時,呂不韋將李斯推薦給了嬴政。兩人相談甚歡,想法不謀而合,嬴政因此十分欣賞李斯。

當時的嬴政初登基,滿懷一腔征戰天下,一統天下的熱血卻沒有實權。與權傾朝野的呂不韋和霍亂後宮的趙姬比,嬴政實在不是最佳的選擇。

但李斯的明智之處就在於此,他要的不是一時的風光,而是能伴君左右的榮譽……(伴君如伴虎……結局如此……也算是造化弄人……)

此後李斯將自己的仕途壓在了嬴政身上,在呂不韋和趙姬相繼倒台後,與嬴政一起開啟了一統天下的道路,並成為了秦王嬴政最信任的重臣!

嬴政與李斯的關係就是伯樂與千裡馬。秦王原本就是優秀的政治家,戰略家。他有野心也有能力坐擁天下,而李斯的相助,讓他的皇圖霸業變得比原本要順利。

最初的時候李斯便提醒秦王,一統天下要講求時機。

秦穆公時期秦國國力雖然強盛,但依然沒有完成霸業,這是因為時機還沒到。

但現在周天子衰敗,各國諸侯相互討伐,秦國實力又強盛,一統天下的時機到了!

當各諸侯國聽聞秦王要一統天下時,紛紛派使者前往秦國。鄭國鼓動秦王修建水渠,想以此削弱秦國的財力和人力,東方各國也不甘示弱。一時間,秦國群臣對各諸侯國的客卿議論紛紛。

他們覺得這些人留下來是為了禍亂秦國,為自己的國家牟利,因此建議秦王驅逐他們。秦王聽了群臣的意見,下了驅逐令,身為楚國人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於是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以秦穆公廣納四方人才、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任用張儀、秦昭王得到範雎為例,說明了無論賢才來自哪一國,隻要用的得當,便能使國家強盛的道理。

他想以此勸說秦王收回逐客令。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逐客令,並重用李斯。也因此各國的賢才紛紛湧入秦國,秦國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壯大。

在秦國滅六國的過程中,李斯也功不可沒。他提出「先滅韓,以恐他國」的攻打順序。同時,他提議離間各國君臣,從內部使敵人土崩瓦解,使秦國統一六國之路事半功倍。

秦國一統六國後,李斯又提出,廢除分封,設立郡縣,讓權集中在始皇帝一人手中。之後的統一文字、錢幣、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等政策,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終於李斯達成了自己的誌向,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李斯為秦王一統六國和穩固國家可謂是嘔心瀝血。但這也掩蓋不了他本性裡的貪念。從一無所有的小卒到位高權重的宰相,他太害怕失去一切了。以至於對權勢的貪念最終讓他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李斯的師弟韓非,也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秦王起初也十分欣賞他,甚至為了讀他的作品廢寢忘食。這讓李斯十分嫉妒。

韓非與自己師出同門,思想見地十分相近,他怕韓非取代自己得到秦王的喜愛。到那時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於是他狠下心來,設計讓韓非入獄,在韓非尚未為自己辯解時,便用毒藥結束了他的生命。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暴斃沙丘。死前留下遺詔,傳位於長子扶蘇。但佞臣趙高夥同李斯,假傳遺詔,逼死了扶蘇,扶持二子胡亥繼位,這也直接導致秦國最終走向滅亡。

公子扶蘇性格剛毅,待人寬厚。他崇尚儒學,反對李斯提出「焚書坑儒」的舉措。從政治立場看,法家代表人李斯和扶蘇可謂是水火不容的關係……(為了上位……不擇手段……想想就毛骨悚然……)

當時扶蘇身邊也有一員猛將——蒙恬。他一直輔佐扶蘇,忠心不二。李斯知道,扶蘇一旦繼位,丞相之位非蒙恬莫屬。貪念沖昏了他的頭腦,致使他做了錯誤的決定。

胡亥月匈無點墨,隻知尋歡作樂,他還征發徭役修建阿房宮,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李斯數次上書勸諫,使得胡亥極不耐煩,最終將他逮捕入獄。在獄中李斯也多次上書,但都被趙高攔截了下來。

趙高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汙蔑他造反,李斯在各種酷刑下最終承認自己造反,並於公元前208年被處死。

可笑的是,處死李斯的酷刑——俱五刑,發明者正是李斯自己。一代名相,終究隕落!

「職權對廉潔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對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劍。」李斯之死,禍在殘暴的秦二世,更在他自己的貪婪之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