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5章 勵精圖治安良(1 / 2)

加入書籤

西晉八王之亂過後,天下大亂,五胡亂華的烽煙席卷大北方。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王敦的幫助下,帶領一幫馬仔南下,建立了東晉王朝。

這個時候北方的各大士族家族,為了生存分成了兩派。

第一派選擇衣冠南渡,代表家族有: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等。

第二派選擇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等。

說實話,選擇衣冠南渡,在當時來說,是相對明智的一種選擇。畢竟誰也不知道留在北方會遭遇怎樣的厄運。當時的北方政局動盪,可謂是「遍地是大王,短暫又匆忙」,隔段時間就換一批人上台,沒點頭腦根本玩不轉。

所以說選擇留在北方的那幫士族,要想存活下去,除了超越常人的膽量以外,還需要有足夠的智慧。比如說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崔浩,就是一個集膽量和智慧於一身的重要人物。

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一規律基本上是沒跑的。醫生的孩子將來大概率會從事醫學工作,律師的孩子大概率也會從事法務工作,這就是言傳身教的作用。

崔浩的祖上,基本都是當官的,所以注定了崔浩也不會是個平凡的人。

崔浩的七世祖崔林,在三國曹魏王朝,官拜司空,安陽鄉侯,妥妥的高級官吏。

崔浩的曾祖父崔悅,是五胡十六國之一後趙的司徒右長史,封關內侯。

崔浩的爺爺崔潛,是著名的書法家,在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後燕擔任黃門侍郎。

崔浩的父親崔宏,在北魏初年擔任禮部尚書,封白馬公,是天下公認的神童。

這樣的家庭背景,放在任何時期,都是值得拿出來吹噓一下的。可謂是代代都不是等閒之輩,所以到了崔浩這一代,那就更了不起了。

崔浩的父親出身清河崔氏,崔浩的母親則出身範陽盧氏,所以崔浩是集齊了北方兩大士族的精華於一身,這樣的人,可謂是天縱英才。

從基因的角度來說,崔浩無可挑剔,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崔浩的父母都當之無愧是非常優秀的老師,言傳身教之下,崔浩自然是個出類拔萃之人。

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幾乎嗜書如命。這種教育背景的人,還如此勤奮,你讓其他普通人活不活了?由於過早體現出了才能,所以崔浩還沒成年,就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給弄去做了秘書。

拓跋珪這個人我們知道,前期英明神武,到了晚年暴虐瘋狂,身邊的人都被他揍了個遍,甚至導致他兒子要親手宰了他。可偏偏唯獨崔浩,從未受到過他的處罰,初出茅廬就能搞定如此難搞的領導,可見崔浩這個人不簡單。

沒多久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就被他兒子拓跋紹給宰了,拓跋珪的長子拓跋嗣繼位以後,依舊重用崔浩。為啥?因為拓跋嗣非常喜歡奇門八卦這些玩意兒,而崔浩最擅長的就是《易經》這方麵的知識,這不就對口了嘛!

最關鍵的是,崔浩每次算卦,還特別準,這可把拓跋嗣給激動壞了,認為是個神人在一旁輔佐自己。

比如說當時後宮有兔子出現,按道理這是不可能的。於是拓跋嗣就讓崔浩算一卦,崔浩算完以後表示:隔壁國家應該要送美女給您老了!

沒多久,後秦皇帝姚興,果然送了美女給拓跋嗣。

崔浩建議借道給劉裕。

別以為崔浩隻是靠這個諂媚君主,早年北魏都城平城鬧飢荒,大多數人都主張遷都,唯獨崔浩反對,理由很簡單,輕易遷都容易導致動亂,這是中原王朝不變的規律。

在東晉的劉裕帶兵北伐後秦的時候,曾經向北魏借道,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反對。又是崔浩獨自支持,他的理由是:我們北邊還有柔然的威脅,如果南下防備劉裕,必然會遭到進攻,倒不如放劉裕進來,隨後把他的歸路給堵住,這麼一來不就既可以削弱後秦,又可以打擊劉裕了嗎?

真是個好辦法,可惜拓跋嗣不敢用,還是派了10萬大軍到黃河邊上監視劉裕,結果被劉裕一頓胖揍,損失慘重。拓跋嗣這才意識到崔浩的厲害。

崔浩勸阻拓跋嗣南征。

拓跋嗣身體不太好,但是雄心卻一點也不小。他得知劉裕掛了,二話不說就要帶兵南下,打算奪取洛陽、虎牢、滑台等重鎮。

崔浩得知以後,立刻表示反對。崔浩表示:劉裕對你不錯啊,你可知足吧,咋能忘恩負義呢?

拓跋嗣一臉懵,反問道:當年姚興死了,劉裕趁機北伐,結果滅了後秦。我咋就不能趁著劉裕死了,滅了南朝宋呢?

崔浩表示:你可拉倒吧!姚興死了,他那倆傻兒子爭權奪利,結果讓劉裕鑽了空子。你看看劉裕的孩子有為了皇位把國家搞亂了嗎?很顯然沒有嘛!

拓跋嗣見說不過崔浩,又固執地選擇了南征。崔浩嘆了口氣,又出主意道:如果非要南征,那就先一路殺到淮河,把淮河以北的地盤先拿下來,再慢慢奪取滑台、虎牢這些城池,這樣劉宋就無法救援這些重鎮了。

可拓跋嗣偏偏要先攻打滑台,果然受挫,這才信了崔浩的話。不過好不容易贏得了拓跋嗣的信任,拓跋嗣這個時候卻掛了,崔浩坎坷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在太武帝拓跋燾手下,崔浩如魚得水。

可以說,跟著拓跋嗣混,那是小試牛刀,跟著拓跋燾混,才是崔浩人生的巔峰。拓跋嗣去世以後,拓跋燾繼位,他早就知道崔浩的厲害,而且也是崔浩力主讓自己繼位,所以沒多久便開始重用崔浩,也是這一時期,崔浩的人生達到了巔峰。

大夏國是五胡十六國裡的一朵奇葩,赫連勃勃早年在統萬城建立夏國,實力強勁。他去世以後,拓跋燾打算討伐大夏,拓寬北魏的地盤。

可大臣們卻不願意了,大家都覺得大夏比較厲害,不容易乾啊!崔浩卻在那兒假模假樣地算了一卦,聲稱:妥了,這回肯定把大夏給滅了。

崔浩給了拓跋燾和北魏將士們信心,於是拓跋燾親自帶兵攻打統萬城,果然大獲全勝。第二次再征統萬城時,遇到了沙塵暴,大夥兒都覺得應該撤軍,可崔浩卻堅持道:乾啥玩意兒啊?路費不要錢是吧?你難的時候嗎,對手也難,狹路相逢勇者勝,乾就完了!

在崔浩的鼓勵之下,拓跋燾全力出擊,最終拿下了統萬城,攻占了大夏的地盤。

收拾完大夏以後,拓跋燾想到了自己腹背受敵的窘境。當時北邊有柔然,南邊有劉宋,隨便打哪個,另一個都會偷襲。所以拓跋燾思來想去,決定先把柔然給打服了。

大臣們聽了以後,差點沒被嚇死。柔然騎兵強大,且地域廣袤,沒點實力根本打不贏。可崔浩又跑出來唱反調了,他們偏偏贊成拓跋燾的想法:劉宋內亂,元氣大傷,現在要不收拾一下柔然,等劉宋緩過氣兒來,我們就真的腹背受敵了!

崔浩舌戰群儒之下,把周圍所有大臣都給擊退了,終於給了拓跋燾攻打柔然的決心。臨行前,崔浩為拓跋燾部署好了戰略方針,使得拓跋燾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迫使柔然和親求饒。

在崔浩的輔佐下,太武帝拓跋燾陸續完成了北方絕大多數地盤的統一,拓跋燾站在地圖跟前放眼望去,喲嗬,咋西北角還有個慫貨呢?這個慫貨就是北涼。

拓跋燾這回討伐北涼,大家應該沒啥反對了吧?結果依舊是一片反對之聲。原來反對的主力軍是曾經多次出使北涼的安西將軍李順。

李順這哥們收了北涼不少錢,所以一直在為北涼說好話,甚至表示北涼那地方沒水喝,馬到了那裡就得渴死!

崔浩在一旁拿了本《漢書》就翻了起來:老兄,你說瞎話也看一下史書啊,《漢書》裡記載的非常清楚,北涼那地方水草豐茂,物產豐富,絕對是天府之國。我看你肯定是收了不少錢吧?

拓跋燾也不想聽他們爭辯了,二話不說帶兵出征,結果果然發現北涼真是個好地方。從此以後,崔浩就成了拓跋燾最信任的大臣。

崔浩在拓跋燾的人生中,實在是太重要了,完成北方統一的過程中,崔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拓跋燾對崔浩的器重,超過了所有人,基本所有軍國大事,都要跟崔浩一起商量。而崔浩本人也可以自由地出入拓跋燾的寢宮。

為了彰顯崔浩的功績,拓跋燾甚至給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讓他修史!拓跋燾叮囑崔浩:一定要實話實說,別忽悠後人!

北魏是鮮卑拓跋部建立起來的,說實話,過去他們在遼東那兒,長期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哪有什麼正經歷史可以寫呢?要是把那些殘忍的過程如實寫下來,還不得掉腦袋?

本來拓跋燾隻是希望把這套北魏國史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看看,結果崔浩這幫人完工以後,居然將其刻在了石碑之上,還搞了一個碑林。

這下完犢子了,由於是秉筆直書,所以北魏拓跋氏昔日的那些黑歷史全都在石碑上得以現場直播,場麵一度十分尷尬,拓跋氏的老臉都被這套國史給丟盡了。

拓跋燾得知以後,差點沒被氣死,連忙把崔浩給抓了,並且親自詢問他:老叔,我們家對你不薄啊!你為啥要這麼乾啊?

崔浩支支吾吾,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種態度使得拓跋燾徹底心灰意冷,他認為崔浩這是故意的,因此崔浩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