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年(二)(1 / 2)

加入書籤

在山上建房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就地取材,那個時候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的(那時整個村沒見過鋼筋水泥),沒有現在這麼復雜,當然也沒有現在這麼漂亮。

建房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首先就是清出來一大塊空地並把它抹平,之後用木錘來來回回使勁的捶,捶完一遍往地上灑水,然後再接著捶,捶完繼續灑水,一直重復這個流程三遍四遍……直到把地麵捶緊實為止。

地麵捶緊實以後,接著就是要壘牆腳,因為房子是土木結構的,為了避免房子建好以後牆角被雨淋濕,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房子的結構。因此,牆角必須采用整塊的石頭作為基礎,好在房子是依山而建,采石比較方便。把從山上扛回來的石頭經過各種錘敲磨打使它外表變得方正並光滑,之後才用稀泥一層一層的壘起來,大概壘個80公分高就差不多了,這樣壘牆角這個過程就完成了。

當牆角壘好以後,接著就是要壘牆了。

對於砌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采用模板,先把一整麵牆的模板搭好,然後在找些泥土和水,把它和成稀泥,再往裡麵加一些草(加草是為了使稀泥更有韌性),當這些弄好以後,就把和好的稀泥一桶一桶的倒在模板裡麵。每當倒了一定的稀泥以後,就要開始用木錘使勁的來回捶倒入模板的稀泥,這個來回捶的目的是使壘好的牆更緊實一些。一直重復倒入稀泥-捶打這個過程,直至一整麵牆壘好。當壘好一麵牆以後,接著開始下一麵牆,壘好的牆讓它晾個五六天待稀泥乾了以後就可以拆模板了,這樣一麵完整的牆就壘好了。

第二種方法則是砌牆,也是先和一堆稀泥,之後往裡麵加入草料。當這一切弄好以後,把和好的稀泥倒入一個簡易的木質的模具裡麵,這個模具就是一個相對工整的木框子,它沒有底也沒有蓋,就類似一個長方體,但它隻有四個麵。把模具放在平整的地麵上,往裡麵灌入和好的稀泥,然後把它的表麵抹平,這樣就誕生了一個規則的長方體泥塊,一直重復這個流程就得到了無數個相同大小的規則長方體泥塊,我們稱之為「土基」,把這些土基放在太陽下曬個三四天,曬乾以後就可以拿它去砌牆,我家那時用的就是這第二種方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永恆夢魘的方舟生存手冊 穿越八十年代成為甜妻超會撩 星空走進大海的新書 穿越異界:我哥是邪神 救命!大佬非要給我摘星星 卿卿一夢 重生之霄靈星海 王者,開局實力帶飛德華 雙霧重臨之日,夜鴉君臨三千 八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