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改變商鞅的結局(下)(1 / 2)

加入書籤

眾所周知,原本歷史上的那個商鞅臨死前逃的很辛苦。

太史公他老人家在《商君列傳》中寫道:「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從而給後世留下了一個作法自斃的成語。

逃難沒有驗傳不能住店,想要出國外國也不接納,商鞅最後隻好逃回自己的封地,想要起兵反抗,可惜臨時湊成的軍隊怎麼可能打得過正規軍。

商鞅最後兵敗被抓,送至鹹陽,當街車裂,其三族之人盡數被殺,下場可謂淒慘無比。

看著眼前這個老者,易承也不禁搖頭嘆息。

雖然從政治上來說沒有任何一個政客是無辜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可麵前這個商鞅易承卻狠不下心來看著他去死。

從他入秦得爵,到他締造秦法,易承能夠感受到他對這個國家付出的心血,雖然他也曾享受過鍾鳴鼎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至高權利,可他也確確實實對中國歷史做出了貢獻。

更關鍵的,他也遵守承諾,幫了易承。

既然這樣,易承也打算幫他一次。

「小子雖無破解之法,不過倒是可以給商君一條忠告。」易承低聲道。

「公子請講。」

「大王若是駕崩,新王登基,不僅大人必死無疑,就連大人的親眷,恐怕也會遭遇不測」易承淡淡道。「小子的忠告,便是勸大人,與其事不可為時再求活,不如在此之前先求死」

孝公二十四年春,鹹陽大良造府邸大火。

火勢凶猛,趁夜間連燒鹹陽三闕,逃者眾多,及辰時時分,火焰才被撲滅,而官府查探大良造商鞅一家二十七口皆葬身火海,屍體皆化為焦炭,隻有首飾月要牌依稀可辨。

王上聽聞,於病榻之上痛哭流涕,賜商鞅與君同葬之禮

易承走在空曠的大街上,離著老遠,就望見商君府那塊被燒得黝黑的大門,心裡惦記著商鞅一家,連續四日快馬加鞭的趕路,想必現在他們應該已經出關了。

在易承提出以失火為假死手段之後,商鞅隻思考了一下個下午,便決定采納他的建議。

人有時候活的越久越怕死,商鞅也不例外。

他仔細權衡過易承給他分析的利弊,確實發現,無論是從什麼方麵,隻要新王登基,那些往日的仇敵都會不顧一切的攻擊他。

大王活著的時候,他是皇帝近臣,也是大王無比信賴的臣子,那些流言蜚語的攻擊自然不必在乎。

可如果嬴駟繼位那一切就都將不一樣,嬴駟少年時犯法,商鞅就以太子犯法,老師當替之受罰的準則,懲戒過太傅公子虔和公子賈,後嬴駟再次犯法,商鞅便下令對太子虔施行劓刑,被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從此八年未曾出門。

之前易承沒提此事時,商鞅甚至已經快忘記這個人,可現在忽然提起,商鞅竟有種脊背發寒的感覺。

一個被割去鼻子,八年都不曾出門的人,他的恨意定是難以想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美漫:某科學界巫師的刺客無雙 我是優質偶像 好孕嬌寵:甜妻別太撩 中世紀梟雄 星際爭霸之聯合戰爭 熱血兵王 萬古冥帝 萌寶來襲:總裁爹地惹不起 農女嬌嬌:旺夫小娘子 抗戰之逐寇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