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埋伏西口(1 / 2)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李老二又帶著他的老兵隊和新兵隊,在周圍山中剿滅了七股大小馬賊,攻擊剿滅馬賊六百餘人,繳獲白銀四千多兩,黃金五百多兩,糧食一千五百多石,牛一百多頭,羊五百多隻,繳獲戰馬五百多匹,各種兵器六百多件,盔甲二百多套,另有兩百餘俘虜也願意加入李老二的隊伍。

對這些投降的馬賊,李老二還是接受了他們,畢竟目前手頭人手不足,也繳獲了一批糧食,足夠養活他們。

繳獲了這些馬匹裝備之後,李老二已經可以組建一支七百人的騎兵了。他手下一千牧奴,已經有七百匹戰馬可用,隻剩下三百人還是步兵,其餘的已經編入騎兵。

「裝備全靠打,自己成為一支武器裝備全靠繳獲的叫花子軍隊了。」李老二心裡自己對自己說道。一支全靠繳獲的叫花子軍隊,今後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也會受到極大的限製,所以最終還是要自己打造兵器。

首先要考慮大安口的問題,李老二決定在皇太極背後桶一刀子,就要守好自己的山寨。投降的兩百餘馬賊被他編入輔兵,在三百步卒的監督下,去山中砍伐木頭,準備打造一批投石機。

李老二是打算打造一支一千人的馬槊鐵騎,因為馬槊是騎兵的兵器之王,馬槊騎兵可以直接沖擊重裝長槍兵的陣型,憑借著自己手中比長槍兵的長槍還長的馬槊,能在戰馬撞上長槍之前先把長槍兵挑飛。而且重裝馬槊騎兵也是各種騎兵的克星,馬槊又不像槍騎兵使用的騎矛,騎矛是一次性兵器,用完就丟掉了,而且長度也不夠長,無法同長槍兵對抗。但馬槊不僅長度超過步兵的長槍,而且可以反復使用。

製造馬槊的重要原料是桑柘木,這是製造弓箭的木材,北方有大量生長,李老二讓人去尋找拓樹,砍伐足以製造三千杆馬槊的木頭回山寨去製造馬槊。而那麼多木頭,事實上隻能製造出一千多杆馬槊,因為製造馬槊的成品率隻有四成。

製造一杆馬槊,需要三年的時間,李老二決定采取批量製造法,三千杆馬槊同時開工,那樣三年後,他就能得到一千杆馬槊。

至於鎧甲,從女真人手中繳獲的鑲鐵棉甲雖然是一種防護力很好的鎧甲,可是鑲鐵棉甲重量太大,會極大的增加戰馬的負擔,因此李老二打算自己製造一批藤甲。

藤甲所需要的藤是貴州一種特殊的藤,這種藤產於貴州歪寨村,一套藤製鎧甲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首先砍來青藤編製好藤甲後,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讓藤甲更具韌性。浸泡兩天兩夜後,將藤甲拿出晾乾,至少要晾兩個月,然後再用柚油浸泡,如此反復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這樣的藤甲刀槍不入。

但是藤甲因為是用桐油浸泡過的,所以非常怕火。

而李老二有改進藤甲的辦法:桐油未乾的時候,把半乾的藤甲以陰土覆蓋,滲入隙縫後乾燥,就不怕火了。

要購買藤甲,李老二無法進入關內去貴州,這件事自然就交給在西口開店的王全。

想要打造一支藤甲馬槊騎兵,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王全在離開西口前往貴州辦事之前,已經獲得了晉商八大家走西口的具體時間,他立即向李老二匯報了這一重要情報。

雖然土默特部也曾經的大明的盟友,著名的三娘子,就是土默特部的人。萬歷初年,在三娘子的努力之下,土默特部同大明結好,萬歷皇帝封阿拉坦汗為順義王,封三娘子為忠順夫人。目前的土默特部,在名義上還算是大明的盟友,但已經開始有些倒向後金了,準備在林丹汗的背後捅刀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千秋不死人 差一步苟到最後 末日萬裡歸家路 我家小狗能造萬物 我刷的深淵很有問題 我成了無敵校長 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八冠位 將相無雙 海賊之基因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