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重型火繩大銃(1 / 2)

加入書籤

山寨堡壘內,工匠們在李老二帶領下熱火朝天的乾活,六名鐵匠在李老二指導下,鑄造出一杆杆質量上乘的三眼銃,之後又給三眼銃安裝上木杆。

與此同時,李老二自己對火藥進行改造,把這些火藥改進成顆粒火藥。他以水和膠來浸泡火藥,濕的火藥搓成一條條的,再切成一粒粒的顆粒,最後使用篩子來篩選過,保證每一顆火藥顆粒大小相似,這樣就造好了顆粒火藥。

可是顆粒火藥不如粉末火藥那樣容易點燃,所以還需要粉末火藥來充當引藥。現在問題又來了,騎在馬上的三眼銃騎兵,若是使用引藥,引藥很容易被風吹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老二以紙張包裹粉末火藥,做成一根根引藥管,直接插入三眼銃的火門內,這樣點燃引藥管,即可完成三眼銃的發射,又不會導致引藥被風吹走。

打造三眼銃,改進火藥的同時,李老二首先一批木匠在他的指揮下,正在打造投石機,同時還有一批木匠正在製造馬槊的木杆。

砍伐來的柘木被木匠削成粗細均勻的蔑,把細蔑用油反復浸泡。這隻是第一步,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

馬槊製造的時間極其漫長,需要幾年時間等待。目前李老二最關心的還是鑄造三眼銃。三眼銃的鑄造速度極快,不過三天時間,自己連同六名工匠就已經鑄造好了三十杆質量上乘的三眼銃。

李老二手下的六名鐵匠之中,有一位名叫吳玉峰的老匠頭,原本是大同官府的匠戶,因為明朝匠戶也屬於賤籍,地位低微,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參加生產,而且世代承襲,匠戶的兒子不得參加科舉,輪班匠的勞動是無償的,要手工官坐頭的管製盤剝。匠戶的收入已經是極低了,還要受到官吏的層層盤剝,因此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況。往往在一年之內就有上萬匠戶逃籍。

吳玉峰一家便是逃籍匠戶,他帶著家人逃出西口,原本打算投奔土默特部去當牧奴,在半路上被李老二一夥人劫掠到了此地。

李老二聽說吳玉峰是一名匠頭,於是把他當成寶貝給供養起來。

吳玉峰年約四十五、六歲,身材甚是粗壯,一對結實有力的胳膊青筋凸起,皮膚黝黑,一看就是樸實的勞動人民。

「少東家打造的三眼銃雖是精品,可是三眼銃射程太近,操作使用極為不便,若是能打造鳥銃,豈不是比三眼銃威力大得多了?」吳玉峰看著一杆杆新鑄造出來的三眼銃說道。

「鳥銃雖好,耗時巨大,一個月隻能鍛造一把,而且耗鐵甚多,四十斤生鐵,最後隻煉到七、八斤精鐵,所費不小。所以打造鳥銃的事情還是今後再做打算。」李老二回道。

「少東家不妨打造一兩杆大型鳥銃,雖然少東家手頭有一杆比魯密銃威力還大的毒銃,隻可惜裝填速度太慢了,彈丸還要用鐵錘敲打進去,一次也隻能射殺一人。小的卻懂得打造一種大銃,可以裝填一兩重的彈丸,射程百步以上,一發彈丸可以打翻五、六人!倘若裝填霰彈,近距離一銃可以射殺十餘人。裝填速度也和鳥銃差不多,使用方法也和鳥銃相差無幾,隻是需要一根叉棍立在地麵,否則無法手持發射。」吳玉峰提議道。

「一兩重的彈丸?這簡直是小炮了。如此大銃,需要耗費多少工時,多少生鐵?」李老二擔心的還是時間和材料的問題。沒辦法,畢竟他現在窮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千秋不死人 差一步苟到最後 末日萬裡歸家路 我家小狗能造萬物 我刷的深淵很有問題 我成了無敵校長 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八冠位 將相無雙 海賊之基因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