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墜馬(1 / 2)

加入書籤

對西洱河(洱海)畔的大理國都城羊苴(jū)咩(ē)的百姓來說,大理天授元年的三月,算得上是近兩年最好的日子。

倒不是他們相信,新皇登基,就一定會有惠及自身的新氣象,而是隨著觀音市(現三月街)的結束,經年籠罩在大家頭頂的戰爭烏雲,看來終於是徹底的散盡。

參與這場盛會的國中各部,無論是正統皇室的支持者,還是謀朝篡國兩年的高氏的支持者,都說此前被征召的族人,已經陸續返鄉。

如此,就連那些隻是到觀音市上看看熱鬧的村夫愚婦都知道,這下,總算是真的消停了下來。

不打仗,好啊,皇上聖明,相國公英明,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京城裡的很多人,當然都比那些沒見過什麼世麵的鄉下人要有見識,這事豈會這麼簡單?

隻要關係到皇位,歷來就簡單不了。

自太祖開國至今的這百五十餘年中,就連皇室內部,為了皇位的爭奪,而鬧出來的風波,也是數不勝數,何況這一次,是段氏從高氏手中,把祖宗的皇位又拿了回來,哪朝哪代,這樣的事能這麼不動一刀一槍的結束?

真以為這就和你家兩年前借了隔壁老王家半斤油,今年還他們家半斤油外加一兩個雞蛋一樣呢。

哼,沒見過世麵的愚夫愚婦!

且不說以高氏此舉,按理難逃赤族之罪,就說年初中道崩殂的富有聖德表正帝高升泰,當初在由善闡候黃袍加身,登臨大寶之前,段氏貴胄被拉到五華樓前砍頭的,也不是一兩個。

就算高氏真的隻安心退位做相國,段氏豈能忘掉這樣的仇恨?

但隨著觀音市結束,此前由國中各處返回京城的段氏宗親和高氏子弟,卻都沒有離開,而皇上和相國公,亦都在召將軍回朝,再想一想,皇上即位不久,就下詔冊封了高皇後之子為太子……

這場看起來不可避免的戰爭,看起來是真的已經於焉遠去!

好啊好啊!

這下,無論是京中的那些簪纓世家,還是升鬥小民,都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並相諧趁著春光正盛,舉家出遊,以示慶祝。

一時之間,京城各門,車馬駢闐,西洱河畔,冠蓋雲集,蒼山各峰,結駟連騎……處處紅飛翠舞,歡聲笑語,實是比觀音市期間,還要熱鬧許多。

…………

蒼山腳下的皇城裡,雖然宮牆之上的禁軍,依然蹐地局天,枕戈待旦,但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氣氛終於也不復之前的凝重。

禁軍們都知道,執掌京城禁軍的大統領段如山,自前天起,就已不在城樓上值守,這無疑是再明顯不過的信息。

禦書房裡也洋溢著歡聲笑語,慈爽(管禮儀)爽長王長興看著房中諸人笑道:「大局已定矣!」

和他同樣坐在高背椅上的其它幾位大臣,聞言紛紛頷首,如王長興所說,至此,局勢總算是底定了下來。

唯有坐在左側之首的宗正段壽昌,麵色依然冷峻,不同於房中其它人那般輕鬆。

一想起當年那些赴難的宗室,對如此情勢,他始終怏怏不平。

這就大局已定,還喜笑顏開?

我們當前拿回來的,不過是一個虛位而已,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乎?

當初重開宗廟,告祭列祖列祖之時,他就一直如鯁在喉,我們拿回來的這個皇位,還是以前的皇位嗎?

「吾聽聞,相國公欲請旨在相國府設小朝堂?」他沉聲問道。

此言一出,笑聲驟止。

在場的,都是新皇的核心班底,也都知道,相國公此舉,意味著什麼。

「皇上,臣等……」

「眾位愛卿,」禦座之上的段正淳抬手止住他們,「皇叔,此事屬實,」

他此時雖身著便服,卻依然氣宇軒昂,談及段壽昌提及的這件無疑又會有損於他威嚴的事,麵色依舊和煦,「屆時我會照準,」

段壽昌心裡的不平之氣更盛,但看著侄兒麵上隱隱的倦容,他在心底裡嘆了口氣,唉!

高氏勢力早成,而段氏這些年,內部多有傾軋之舉,早不復當年之盛,早沒有和高氏正麵相抗的實力。

如若不照準?那後果……

無論如何,高氏此次算是主動做出了讓步。

無論他們手上還握有多少權柄,他們讓出來的,畢竟,還是皇位。

說起來,能這樣復國,已是侄兒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之結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華娛之巨星崛起 誓約協奏曲 獵贗 都市超級醫聖 極品修士 精靈之山巔之上 拚搏年代 江湖心路 永咒劍君 都市之就是這麼壕敗家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