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左支右絀(1 / 2)

加入書籤

新書尤其需要關愛,需要嗬護,期待親們能多多支持!收藏、投票、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半個時辰後,高泰明從禦書房出來,又騎著他那匹高大的黑馬,施施然的離開。

黃昊看了會他的背影,叫著「皇上」走進禦書房,看到段正淳臉上沒有一絲喜意,頓時就知道了結果,遂說道,「此事亦可從長計議,」

段正淳點點頭,當然是可以從長計議,有多少事不能從能計議?

隻是這件事,即便是從長計議,看來也不會樂觀。

黃昊見狀,馬上說道,「皇上,不若我們自行和宋聯係?」

段正淳搖搖頭,「且再等等,再等等,」

他實是一刻都不想再等,但……

黃昊又道:「那臣早做運籌,」

段正淳剛才和高泰明商討的,是遣人出使宋朝一事。

大理國遣人出使宋朝,已經有多次,大多通過和宋朝接壤的部落進行,也有直接遣使前往(也可以說是朝貢)。

用意除和睦兩國關係及文化和經濟等交流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宋朝的承認。

而這種承認,一般是請封。

對剛登基不久,實力有限,國中情勢又不穩的他來說,得到宋朝的正式承認,自是一個還算有力的額外保證。

但不出預料,高泰明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的提議,理由也很簡單,「臣不忍皇上自降身份,」

這個理由,也不能說不是個理由,向宋請封,即便順遂,至高自然也隻能止於王爵,對他們這些平日裡自稱皇上的人而容顏,自然是降級。

但實際上,那又如何?

請封的主要目的,是底定兩國的關係,及確保統治者的權威。

如請封成功,那就意味著,宋朝對他作為一國之主的背書,這才是段正淳最在意的,因此也是高泰明最反對的。

對此有著清楚認識的段正淳,此時自是難免失望,但並不是特別失望。

這個提議,不過是他增強自己實力的一個努力而已,成則欣然,不成,亦無損大局。

他自然清楚,即便高泰明贊同,他也難從宋朝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麼些年,宋朝倒是冊封了不少和宋朝接壤的部落首領,但對大理國中央政府,始終秉持待之以禮而不行冊封的成例——把控宋朝的那些文臣,外交上的事還是乾得很溜。

他也清楚,宋朝君臣,也絕不會在這樣的時候,摒棄這樣的成例,國中當前這樣的情勢,怕是宋朝所樂見的。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然則現在,善假於物……難啊!

他語氣堅定起來,「也好!」

「黃卿,即如此,先擢英才卓礫之士,以備長駐宋鴻臚館,」

「皇上聖明,」黃昊馬上贊道。

因宋對大理,一直遵循不冊封原則,兩國朝廷間的正式往來,並不頻繁,故並無官員在宋長駐。

不請封,但求派員常駐以加強往來聯係,此時當不失為良策,也較易實現。

因宋朝對大理國並不是全無所求,大理國是宋朝周邊諸國中,能穩定的為宋朝軍隊提供戰馬的主要國家,宋朝一直期盼能擴大兩國間的戰馬交易。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要尋求對國內的馬市產生影響力——是的,作為一個皇帝,段正淳現時連這樣的事都沒有掌控力。

好在這些年過來,他早就習慣了這樣的局麵,因此並無半點氣餒的樣子:「黃卿且安心準備,」

他準備再找段壽昌談談,他知道,段壽昌在這方麵有些不錯的關係。

…………

國師董明連的車駕,此時也已抵達位於城西的國師府。

從馬車上下來的國師,看著眼前的府第,麵沉似水。

從形製而言,國師府並不遜於一再擴建之後的相國公府,遙想當年,他董家也曾闊過。

開國皇帝段思平立國後,封董家先祖董伽羅為神功濟世護國國師,遇事無論大小,都問計於他,當是時,董家真可謂一家之下,萬萬家之上,風頭一時無兩。

段思平第段思良,就是得到了董家的支持,才能把侄兒從皇位趕下來自己坐上去。

彼時的高氏,雖也是豪族,但不過爾爾而已,連見到天子的機會都少有。

然帝王的恩寵,終不長久,天下事,總是盛極必衰,段思良之後,不過二傳到他孫輩應道皇帝段素順(大理國第五位皇帝)時,董家在朝中的地位就江河日下,到後來,雖仍尊國師之位,但從此國師已不再參與朝政,隻封號尊崇而已。

到他這一代,更有不少人連國師之位都在覬覦。

相應的,先祖開國時的封地,也是一減再減,現僅剩蘭州,但就連這最後的封地,也都有不少人在打著巧取豪奪的主意。

能否保住,他很是沒底。

而高氏,現不但權傾朝野,國中泰半之地,俱在高氏之手,更是連帝位,都坐了一回。

如此境況,難免讓他時時唏噓。

此時尤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華娛之巨星崛起 誓約協奏曲 獵贗 都市超級醫聖 極品修士 精靈之山巔之上 拚搏年代 江湖心路 永咒劍君 都市之就是這麼壕敗家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