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方向(1 / 2)

加入書籤

「嗬嗬,」段譽笑著示意他坐下,反問道,「你認為,我們該怎麼做?」

高智昌的回答,絲毫不出乎他的意料,想來也一點也不出乎其它人的意料,「強有力的軍隊,是一個朝代延續的最有力保障,」

段譽贊許的點點頭,「軍事,對的,軍事實力要強,這一點是很重要,」

「我們看看宋朝,他們的經濟,遠超漢唐盛世,但因為軍事實力太弱,這麼些年來,除了建國之初,幾乎都在一直被動挨打,」

「各位呢,」他看向其它的紈絝,「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說,」

他看得很清楚,不止是高智昌,好多人此時都躍躍欲試的樣子。

這樣的反應,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這些紈絝吧,終日裡呼朋喚友,招貓逗狗,眠花宿柳,其實,內心都空虛得很。

因為家境和年紀的緣故,他們其實也非常不甘寂寞,內心一直在騷動,隻是苦於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宣泄的渠道。

他們平常頑劣甚至乖張的反應,可以說正是那些無處安放的躁動的反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請他們去青樓裡聽個曲看個舞,去館子裡嘗美食喝佳釀,他們可能回去,也可能會不去。

因為那就像後來不少人請一些手握實權的人去吃飯一樣,那些事,對他們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如何讓一個國家能屹立千年不倒這樣一聽就不容易,同時一聽就非常牛叉的事,那隻要你招呼一聲,他們一個個的都會是千肯萬肯的。

這樣的大事,才配得上他們的能力和誌向,用21世紀初年輕的人話說,那就是,「Cool!」

這些紈絝,和後來的叛逆少年沒有任何區別,他們憤世棄俗,眼高於頂,一般二般的事不屑去做,但又特別熱衷於乾大事。

而且,他們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是非觀念,隻要是大事,比如說,把段譽換成另外一個人,也像今晚這樣把他召集起來說,我們去把段家和高家推翻吧,他們沒準頭腦一熱,也一個個的爭先恐後的加入。

段譽很高興現在自己才是他們的引領者。

他這一示意,馬上一群人就一窩蜂的說了起來,「經濟好也很重要,大家都有糧食吃有衣服穿有錢花,才不會有人想著造反,」

「官員很重要,要是很多官員都貪腐受賄,死命盤剝,那地方也會不穩,」

「斷案也很重要,要是總是製造冤案,民心也會浮動,」

「徭役也很關鍵,服徭役時間太長也不行……」

「賑災要得力……」

「科舉要公正……」

「敘功要公正……」

「不能克扣當兵的糧餉……」

「不能欺壓人少的族群……」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一大溜,而且說的不但是言之有物,大多還都是國內此前的一些動亂的原因。

雖然都是一些枝枝節節的方麵,沒有什麼明確的綱領,但由此可知,這些家夥對大事,還是關心的,且都有自己的思考。

段譽一律贊許的點頭,不停的「嗯」「嗯」「嗯」,還示意身邊的人全都記下來。

這自然又很得大家的好感,這些家夥吧,其實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肯定。

從一定角度來說,隻要你本身有超出他們的實力和能力,行事也沒有特別得人詬病的地方,你能把兩三歲的孩子哄好,就同樣能把他們帶好。

等到他說的觀點都開始重復的時候,段譽總結道,「大家說的都很好,都很有見地,那麼,何大人,你們的看法呢?」

何維世他們把段譽的這係列操作都看在眼裡,都不得不承認,太子對付這些紈絝,確實很有一套,從現在的結果看,已經是太子叫他們往東,他們絕不會往西的狀態。

何維世也早就準備好了自己的觀點,「殿下,臣以為,律法很關鍵,」

「從此前那些朝代的經驗來看,那些在開國初期非常好的律法,到了中後期,往往會因為不適應當時的現狀,而成為掣肘,甚至是惡法,」

「所以臣以為,對相關律法的修正,應該成為常例,」

他這話,如果單提出來,其實很是大膽。

當年王安石變法伊始,就提出了讓人震驚的「三不足」,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這三不足一出,頓時招致舊黨的猛烈攻擊,因為儒家一些人總是堅持認為,祖宗的就是好的,歷史越悠久的祖宗的那一套就越好。

在很多人讀書人心目中,歷朝歷代,治理得最好的三個典範朝代是夏、商、周,這被他們尊崇為三代之治。

「三代」之時的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湯、周文王被尊為「三王」,他們的道德人品和治國態度,乃是後世的楷模,「三代」的政治形式因此也最有利於國家安定和人民幸福,如何治理好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簡單,一切按三代之治來就好。

因此,有不少讀書人一直念念不忘,想著復「三代之治」,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由此可以說是捅了馬蜂窩(有點像後來有人不認識某頂流)。

何維世的這個看法,和王安石是一致的,那就是,祖宗的,未必一定就是好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華娛之巨星崛起 誓約協奏曲 獵贗 都市超級醫聖 極品修士 精靈之山巔之上 拚搏年代 江湖心路 永咒劍君 都市之就是這麼壕敗家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