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前中後味(1 / 2)

加入書籤

我們的意識就像一把劍,它將實相切成了碎片,接下來我們的所作所為就仿佛實相的各個碎片之間漠不相關似的。

——《室利·羅摩克裡希納言行錄》

世德殷勤發來消息,關於亞麻籽油的用法。說鑒於空調總使我感覺皮膚發乾,建議道:「椰子油外用,橄欖油做菜,亞麻籽油直接口服不能加熱,這三種脂肪都不一樣,這樣一周看看。」

我公寓裡除了橄欖油,亞麻籽油和椰子油都是世德買給我的,隻是因為較少做飯,所以多數時間閒置。我知道他又在看營養學方麵的書了。隻是現在我不會再為他這樣叮囑——好像他關心我一般——而感到開心,畢竟,誰知他是不是也同樣發給那個女人呢。

夜晚看書,迪克·斯瓦伯的《我即我腦》 ,讀到說:

登山者,尤其是在孤獨的環境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強烈的體驗(例如感到出現了一個人),或是出現幻覺(例如聽見聲音、看見人或是看到自己的身體,就像瀕死體驗中那樣),抑或是感到極度焦慮。有趣的是,你可以發現世界三大宗教的領袖們在「獲得啟示」之前都有過一段孤獨地在山中生活的經歷——

摩西是在西奈山上先後兩次接受上帝授予的《十誡》的。在第二次時,根據《聖經》的記載,摩西在山中「孤獨地待了 40天 40 夜,滴水未沾,滴食未進」。

當耶穌與他的門徒彼得、約翰和詹姆斯爬上他泊山祈禱時,他們的眼前出現了摩西和以利亞。

穆罕默德在希拉山上獨自思考時看見了天使加布裡埃爾。

他們都感受到了光、聲音和恐懼,這與登山者所描述的體驗是一致的。在極度孤獨之中,大腦會產生其先前已經儲存好的思考,思考所得的結果可以成為一部新的宗教方針。

……

這不是我第一次讀到類似觀點,隻是這裡說的是人在孤獨狀態中由刺激缺乏而產生的幻覺,以往我讀到的是由於大腦顳葉受損而導致的人產生宗教體驗,仿佛聽到上帝在對自己說話等等。

無獨有偶,世德發來一篇公眾號文章,是克裡希那穆提《你將成為自己的光》第四章的節選。看著看著,我便笑了,因為看到——「信仰使大腦萎縮。」

讀完後我摘錄有感觸的幾句返還世德:

「當某人依賴於某個信仰、某個人物或者某個理念時,在那種依賴中就有著沖突、恐懼、嫉妒、焦慮,而這就是大腦萎縮的一部分——這種持續不斷的重復。」

「如果你審視一下自己,你就會看到這種對信仰的依賴是渴望變得安全的一部分。而那種想要任何形式的心理安全感的渴望和需求就帶來了這種大腦的萎縮,從中就產生了各種神經質的行為。」

「當你去找某個古魯、牧師或者去教堂,然後不斷重復、重復再重復時,你的冥想就是一種重復的形式——在它之中有著安全感,一種安穩的感覺——因此你的大腦就逐漸萎縮、乾癟了,它變得狹小。」

我想這就是在世德身上發生的事情。因為恐懼,所以開始信仰。

世德回復,「我沒有你摘錄的這段話的問題。」

我笑笑,「旁觀者清。」

「你認為我依賴什麼信仰?探究』我是誰』?」

「某種程度上,這種探究已經變成你的信仰。你可以審視下,是否這種探究和冥想令你感到安全和舒適。至少你的初衷是為了尋求安全。擺脫恐懼=尋求安全。」

「這有什麼問題,難道活在恐懼中更好?自我探究不會帶來安全和舒適。」

「我不是在評判,隻是提醒。希望你能夠對照一下內省一下自己,看是不是文章裡說的那樣,僅此而已。」我說。

「我隻是意識到向外尋求的錯誤,轉向了內在。至於是安全,是永恆,是什麼,我並不知道,但我自己要去弄清是不是如此。我並不是信奉誰說得對或錯,說得怎樣怎樣,我隻是想弄清楚是不是這樣。」

他這樣說令我意外。是我一直誤解他,還是他改變了想法?也許,他終究在一步步探詢的過程中有所成長、改變了認知,不再那樣唯聖人是舉,凡聖人所言都奉為圭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高中升旗的時候,碰到了異族入侵 穿越八零年代末做生意 和網球王子談戀愛的日常生活 身為月老的我被紅線纏住了 神明與信仰 風客 有時候的謊言是善意的 散兵乙女文:蒙紗 神仙?我都隨便吊打好吧! 全球三國殺:我覺醒了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