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1 / 2)

加入書籤

不過出於穩定人心的考慮,那幫子大西官員們、以及投降的明朝官吏、勛貴們的女兒、孫女等,隻要送過來的,李定國也是照單全收。

於是,短短時間內,李定國的後宮便是擴大了好幾倍,雖然還算不上後宮三千,可加上宮女仆婦之類的,幾百人還是有的。

可不管你是誰的女兒、孫女,生在何等大富大貴之家,到了老子的後宮,就要守老子的規矩。

一開始,不可能給什麼高的份位。哪怕是李定國依仗的臣子,功勞大、官位高的重臣,他們的女兒、孫女進宮之後,也隻會有所優待,比別人的起點高一些,但也不可能驟然得到妃位的。

按照李定國所定的規矩,後宮之中女人位份的提升,自有一套相對完善的製度。生了子女,必然會提高位份。娘家有人立了大功,也能跟著沾光。在宮中的表現好,能夠得到其他妃嬪的稱贊和認同,還有教養皇嗣有功勞等等,哪怕是熬資歷,隻要沒什麼大過錯,也有機會提升位份。

否則的話,就算是皇上再怎麼寵愛一個妃子,也都不能一張嘴就直接給她提升位份。

一整套有待完善豐富的規章製度,就是為了避免以後的皇帝偏寵偏愛,而使得後宮之中爭鬥不寧。

同樣的道理,在大西的官場上,文武官員的獎懲升遷、任命等,也都是要考慮能力、功勞、政績、資歷等等因素,有著屬於它的一套製度。

雖然大西還未得到天下,可李定國在處理各種事務的過程中,已是有意識的在製定規矩,屬於大西的規矩。

登基稱帝之後,李定國卻並未忙著繼續去攻城掠地,也沒躲在後宮之中享受,而是將主要的精力用在消化所得的地盤上,將目光放在了百姓身上,關注起了百姓的溫飽和糧食問題。

老百姓為什麼造反?吃不上啊!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建立在百姓的基礎上。百姓不得溫飽,一個國家就等於是從根子上爛了。百姓富足了,國家才能愈發的強大!

百姓為什麼不得溫飽?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麵很多的百姓無地或少地,再加上天災人禍、官紳地主的盤剝,有地都產出不了多少的糧食,還都被官紳富戶和地主弄去了,百姓活得太難了。

所以想要解決百姓溫飽的大難題,首先一點就是要讓老百姓有地種。有了地,哪怕糧食欠收了,總不至於沒有一點兒糧食裹腹,總還有希望。

大西軍之前乃至如今為何能夠在河南那麼得百姓的人心,就是因為大西軍破壞了固有的上層官紳地主階級的體係,殺了太多的富戶官紳,將土地從他們手中搶過來,又分給了百姓們。

可是,在大西軍迅速占領的地方,官紳地主階層沒有受到大力打擊的,如江浙地區,乃至湖廣江西的很多地方,該怎麼辦?

再從官紳手中搶地的話,他們可不會選擇繼續做順民了,一定會反抗的,會直接影響到大西統治的穩定。

就算是要搶地,也要講求策略方法。比如,大西整頓地方吏治,打擊一些為禍地方鄉裡官紳階層,如此依法按規矩辦事,一則進一步獲得民眾的認同,二則也震懾其他官紳階層,反倒是有利於大西的統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絕色女總裁的貼身高手 美漫裡的忍者之神 華娛之別樣人生 至上國度 萬古朝天 我的妹妹是富二代 紅樓春 帶著房車回古代 諸天大奸商 聽說隻有我沒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