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置身事內》讀後感(1 / 1)

加入書籤

在接收到國家及政府發布的最新政策時,作為80後的我更多給予的反饋是百思莫解:不解中國特色的房地產政策運行機製、地方債原因、貨幣增發政策、生育政策、外交政策、養老金製度還有目前的小社升初分流機製有太多困惑。本次閱讀書中結合了時政時事及具體案例,對所述中國經濟原理、政府行為、社會發展等等現象給予了非常詳盡的解釋,讓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特色發展有了形象和具體的理解,閱讀本書以此解惑!

了解中國國情特殊性:用40年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投資一方麵倚重政府的政策傾斜,同時更加依賴資本市場的投入和驅動,我國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短時間難以形成較為完備的資本市場,所以體現兩個特點,一個是政府參與經濟的程度非常深,二是40年來的土地作為最為優質的不動產,成為了全民的核心資產儲備;故而房價和地價的穩定是國家穩定的核心。在負債方麵,我國政府的負債整體情況已經接近美國,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正在被中央改革,預防地方政府的低效投資,提高資本的配置利用率,中央政府通過一係列的改革措施進行疏通。債務和消費息息相關,債務高抬,消費信心就無法提振,而房價的高企又促使更多的資本進入中長期債務,更加無法提振消費,房產的泡沫必須穩住(日本房產泡沫破碎帶來的經濟停滯及巨大危害作為前車之鑒必須規避)。可問題恰恰在此處,政府力求房產穩定,房產回歸住的本質,又會降低房產的金融屬性,城市的規模被限製,投資減少,地價和房價虛高的問題進一步凸顯,投資信息更加不足。作為中國第一支柱產業的房地產行業一旦限於低迷、被限製,百業都會受其波及。三年疫情加劇了世界及中國經濟的波動,導致世界經濟蕭條,製造業萎靡,加之地緣化戰爭不斷,消費降級,老齡化經濟一旦低迷就會出現大量民生問題。

中美貿易戰的底層邏輯:原有的GD為王的考核機製和政績觀,導致我國經濟結構「重投資、重擴張、重生產、輕消費」,造成經濟結構失衡,分配體製偏向資本,勞動收入偏低,所以消費不足,必須向國外輸出剩餘產能。我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對國際經濟體係造成巨大沖擊。在國際化進程中,國內企業對國外先進技術高效地「引進消化吸收」,我國製造業的技術含量不斷上升,也帶動了技術創新和基礎科學的進步,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影響力不斷攀升,進一步沖擊了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分工體係。我國從國情出發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政治上把高速的發展詮釋為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體現。從發達國家視角來看,則把我國的模仿和學習斥為「抄襲」,加之更多中國特色的行為邏輯不被發達國家所理解。導致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主導權被削弱,進而感受到意識形態的威脅,貿易沖突逐步升級。

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理解中國政治、經濟、政策就需要理解其內核及背後的底層邏輯。而任何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大概率都不會一帆風順,也會經過試錯扭曲,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見證歷史,祝願我的祖國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重生被眾神祝福 娛樂圈裡當狗仔,明星見我嚇破膽 留君過夜 我一隻蟾蜍,稱霸世界很正常吧 三爺的小妖精又凶又撩 愛而易得終覺淺 重生之改寫上一世 舷窗短篇小說選 諸神的世界日常 兩人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