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兵事革新,大佬圍觀(1 / 2)

加入書籤

郭臻論了北疆兵略後,並沒有就此停筆,而是繼續寫道:「當今之事,兵鋒不可輕起,蓋因財與器不足。」

這話一寫出來,立馬讓朱常英神色一凝,不由想到了與趙昱討論兵事時趙昱的論調。

朱常英支持趙昱變法,大部分官員、百姓都說他們是君臣一心,可實際上,兩人也有分歧。

在朱常英看來,大明與後金交鋒漸漸處於下風,這是大明軍隊積弱所致,是以在他心中當務之急是強軍。

這也是朱常英所處地位決定的,身為皇帝,代表整個大明,但從繼位時起,不但邊疆常有戰事,國內也有叛亂,除了征剿農民起義時多有勝仗,在對外戰事特別是和後金的戰事上,大明軍隊敗多勝少,搞得越來越被動,不得不放棄一些土地。

這些放棄的土地盡管大多貧瘠,不利於耕種,但在皇帝眼中,卻有恥辱之感,心中悲憤,這才迫切想要變法,要等強軍之後洗刷恥辱,恢復大明太祖時期的疆界,甚至期許重現萬國來朝的局麵。

而趙昱的看法卻是不同,這位新法掌舵人認為:國之大政在農兵,以農事為急,不可在兵事之後。

由此發展出一個觀點,即財政是一切的基礎,朝廷的財政局麵如果能夠改變,那兵事問題自然能夠有所改觀。

在趙昱看來,大明的主要問題不在積弱,而是積貧,後者是因,前者是果。

趙昱曾言「太祖知不廢農事,方能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以他施行新法的步驟,是先著重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經濟,增加社會財富,等國家富足了,軍事自然強盛。

這個過程無疑是漫長的,和朱常英迫切想要改變屈辱局麵的目的,並不統一。

隻不過,當前大明有誌變法,又足以坐鎮中樞,且不懼其他重臣攻訐之人唯有趙昱。

朱常英沒有選擇,便順著趙昱性子,一步一步施行變法,但畢竟要施加影響,所以在市易法等新法尚未正式施行時,就開始考慮兵事改革了,也催著趙昱盡快施行,與其他新法並列。

隻是皇帝的這種想法,難免要受到抵製,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都知曉軍隊不可輕動,不然就是天下大亂的局麵,所以,沒有多少人應和,更無人上稟切實可行的方案。

如果不是新加入新黨的幾人,急功近利想借兵事革新之機,將手伸進軍隊,朱常英的這個想法根本別想拿出來,更不要說被放到殿試上成為考題了。

大明皇帝看似尊貴,一言能定人生死,但歸根結底,這個地位的權力來自治下眾人,一旦滿朝官僚聯合起來,便是皇帝也要被架空。

皇帝接觸的是官,而真正治理天下的則是官與吏,這也是歷代不少皇帝引入宦官或者外戚,來平衡朝政的重要原因。

臣子麵對皇帝,不管當麵表現得多麼恭敬,一旦涉及到利益,少不了一番爭論,有的時候,也有朝臣當著皇帝的麵爭論。

這種局麵下,朱常英在殿試中拋出這個題目,一方麵是要從朝中反對勢力中找到一個突破口,另一方麵,則是借勢為之,聚集民願民望來積蓄大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百億神豪從送外賣開始 不敗仙帝 歷劫我是認真的 開局簽到七個神仙姐姐 最強武皇係統 抗戰之超級紅警 亡靈牧師進化論 別又遲到了 武俠世界裡的超人 萬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