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巨人崩塌(1 / 2)

加入書籤

6月12日,俄羅斯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競爭的總統選舉,有數名競選者參加大選。在經過幾十天的激烈選戰和宣傳活動之後最終葉利欽高票當選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8月19日,蘇共以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多名強硬派高層領導(包括副總統、國防部長、克格勃主席、總理、內務部長)為阻止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等人簽署一個旨在維護蘇聯形式上存在,同意給予各加盟共和國與自治共和國更大自主權的新同盟條約,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組建了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克裡米亞別墅中度假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與由戈爾巴喬夫發起的&新思維運動&。

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隻取決於蘇聯的權力階層的決策。

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抵製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鬥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

政變開始後,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立刻向葉利欽表態請求支持,葉利欽非常明確地拒絕了這一邀請。

據俄羅斯專家估計,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發展到50萬人-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300萬人之多,約占全國人口的15%。

蘇聯的特權階層早已將大量國家財富占為己有。貪汙腐敗的盛行不僅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對蘇共 黨風以及社會風氣也產生了極大影響。 此時,蘇聯已經積重難返。

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1988年起,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 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製,削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反對派趁勢崛起,致使社會動盪日益加劇。

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布恢復或收復主權的聲明,並開始製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試圖扭轉這種停滯僵化的局麵,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為了緩解經濟困難,首先進行經濟改革。

但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繼續下降。 同時引發了蘇聯的特權階層強烈不滿和社會動盪。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此時,蘇聯的特權階層羽翼豐滿。

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但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抵製了公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農女翻身:藥香俏產婆 重生之相公別跑 當小師妹拿了作精劇本 代嫁和親後我成了團寵 小糖精 偏執男主的白月光重生了 我是影帝初戀白月光 閃耀漫威的聖鬥士 請讓我玩遊戲 你真的是個係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