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蓋房(1 / 1)

加入書籤

分了田地,又開始回歸正常的生活了,到了農忙的時候就牽著黃牛帶上犁耙,我外公每天就戴個草帽頂著大太陽,早出晚歸地去耕田,兩畝三分地也要三四天的時間來耕。翻完土就放水養著,再播種施秧苗到田地,生長中撒農藥除雜草,到收獲的時候就抬個打禾機到了耕地,外公粗糙乾裂的手,拿起一束束稻禾放在尖牙利齒的滾輪中,一粒粒稻穀就脫落下來。待全部稻禾打完,去除稻穀殘留的禾葉,將稻穀裝入一袋袋麻袋裡麵,用鬥車一袋袋抬回家去,正是烈日炎炎的時候,忙的汗流浹背。

兩畝三分地需要收割四五天的時間,能產二十多麻袋的稻穀,一袋五十來斤總產一千多斤,稻穀收割完還要抬上樓頂進行晾曬,曬個十天半個月,再用風穀車去除水稻等稻穀中的癟粒、秸稈屑等雜質。每隔一個月左右,大米吃完了就用鬥車拉著兩三袋稻穀去集市,集市的米店有去殼的機器,一袋稻穀倒入機器,流出一袋大米還有一小袋稻殼碎,稻殼碎碾成粉末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可用來餵雞餵鴨。耕田地流程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反反復復,直到外公老了乾不動了,才把耕地出租給了專門承包土地種糧食的大戶,村裡隻剩一些老人了,基本都是出租給他,每年再回報兩三百元或者幾袋稻穀。

外公在農村以前住的是瓦房,瓦房是集體共有的,都是一個祖輩一個姓氏的,有四五棟房子圍成的一圈,布局有點像圍龍屋,隻不過沒有這麼大的格局。按每戶人口數分房,外公分了有四間房子,一間是外公外婆住,二間是給大女兒和二女兒住,三間是給三兒子、四兒子睡,四間是放雜物的,放一些風穀車、打禾機、鋤頭等工具。中間有個祖祠,供養著祖先祖輩的牌坊,供桌上擺放著一些水果,香燭,每年過春節或者盛大一點的節日,村民都會集體殺豬殺雞殺鴨,每家每戶拿一些香紙,擺好酒和雞鴨供奉祖先,鞭炮一響儀式開始,老一輩比較有名望的長輩嘴裡就開始念叨,念叨一些護佑子孫發財考取功名身體健康啥的。

瓦房是很高的有五六米高,所以房子也是冬暖夏涼,炎熱的夏天進屋都有一股涼意,冬天也不會很冷。八九十年代生活條件是比較艱苦的,為了省電晚上隻能點個蠟燭火照明,或者去加油站買一兩升柴油,倒一些到燃油燈,一根燈芯燃燒出明亮的燈火,冒著細細的黑煙,外麵套著玻璃罩。瓦房住著有六戶人家,三四十人擠在一個祠堂生活,肯定是少不了各種勾心鬥角,各種明爭暗鬥,各種矛盾也是層出不窮,時不時有打罵聲出現,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非要整個你死我活。不過,畢竟是一個姓氏的,還是會比較團結一心的,偶爾的打鬧不影響彼此的感情,還能增添一些情趣。

到了兩千年子女們都出遠門打工賺了些錢,還擠在一塊生活也不是長久之計,六戶長輩們就商量著對策,提出各戶自家蓋自家的房子住,喊來了村乾部見證,把農村地皮的歸屬按麵積按戶數劃分了六大板塊,每一戶能分到三四畝地。分完地皮,每家就開始籌備動工了,一磚一土建設著,砌磚聲工人的呦嗬聲,水泥沙攪拌機器的轟鳴聲音夾雜一塊,響徹了天地,此時農村熱鬧非凡,引來了很多隔壁村的來參觀拜訪。

不到一年時間,一棟棟磚房林立在地上,房子成了每家炫富的一種手段,為了顯示自家的實力,有錢的多蓋了一兩層樓,還貼了外牆磚,屋內也搞了裝修,看起來復雜又奢華。外公沒啥積蓄也不特意顯擺,起了有兩棟房子,室內室外都沒有裝修,隻是簡單的磚砌。一棟是一家人住的一層大平房,後來子女出門賺錢了才多加了一層半,一棟是給豬牛住的房子,也是一層平房,裡麵隔了四個空間,三個格子是養豬的,有一個格子是牛睡的。過了好幾年又起了一棟房子,是在靠近大馬路的旁邊,當時有人盛傳有政策下來以後蓋房子更加嚴格,不容易蓋房了,所以整個村都在抓緊蓋房,生怕以後自家擁有的地皮不能再蓋房,過不了審批。果然自那以後,農村起房子的流程越來越嚴苛,越來越繁瑣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驚悚副本:想活命,就要遵守規則 大明:我揚言推翻朱棣,永樂準了 末世:開局奴役百萬女神 擁有穿梭係統的我,閣下該怎麼辦 葉羅麗:星痕世紀 楸木不可雕 此中異語 小林的青春 星空無限邊界 曝光五個白眼狼妹妹後,全網淚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