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到底是誰錯了?(1 / 2)

加入書籤

的確,在此時的清廷君臣來看,孫之獬作為一個降臣,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狗奴才。

孫之獬此人原本是天啟二年的進士,當時正是魏忠賢當權的時期,因此孫之獬為了仕途考慮,便主動加入了閹黨,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可是後來崇禎繼位以後,閹黨勢力倒台,崇禎皇帝便下令毀掉魏忠賢下令編纂的《三朝要典》。

要知道,在當時《三朝要典》可謂是臭名昭著,它是魏忠賢為了打擊東林特意指使顧秉謙等人纂修的一門圍繞三大案的示諭奏疏檔冊,裡麵多有混淆是非,顛倒轉折之處,許多東林黨參與三案的主要人物都受到了迫害。

正因為有這麼個背景,崇禎繼位以後很快便下令毀《三朝要典》,可是沒想到孫之獬卻在這個時候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為士林所不齒,因此他很快也就被朝廷罷官削籍,回家吃老米去了。

然而孫之獬心中自然是多有不甘,他眼見得大明完蛋了,又看到大順也完蛋了,便想著投靠清廷,而此時由於多爾袞的政策導向,使得大批降清的官員士紳們都得到了重用,連孫之獬都被封了一個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得了官做的孫之獬自然恨不得跪舔多爾袞,他先是把頭發剃成了辮子,然後讓家裡的女人都穿起了滿裝,以此來討好清廷,可是等到他上朝的時候,卻發現投降清廷的漢臣們卻一個個都好好的束著發,還穿著長袖大服,頓時發現了一個微妙的情況。

由於當時投降清廷的漢臣們還都抱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多爾袞為了收納人心,也沒打算在這件事上多做文章,滿漢大臣各分兩班各占一列,也成為了清廷的慣例。

可問題是孫之獬已經剃發了,他發現自己身為漢人而著滿裝,已經成了朝廷的一大奇觀,當他要走進滿臣的序列中時,自然不被自謂高人一等的滿官們接納,很快就被趕了出來,而當孫之獬企圖走進漢官的行列,但是卻在遭到一通冷嘲熱諷後,再次被擠出行列之外,幾乎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都不討好。

因此,孫之獬一不做二不休,乾乾脆脆上表表示,「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這番話一出來後,多爾袞便明白過味道來了,自己對這幫子漢臣實在太客氣了,當下果斷下達了命令,也就是『……皆係恪遵本朝法度者』,說白了就是剃發令。

正因為這件事情,使得孫之獬固然成為了千萬漢人心中恨不得生吃其肉的敗類後,也成為了多爾袞心中的漢家好奴才,哪怕是洪承疇都沒有做到這個份上,簡直跟老婆被主子玩了的範文程不相上下。

因此,在議定了出使人選之後,多爾袞便用自己攝政王的名義給南京的崇禎皇帝寫去了一封書信,表示要跟大明聯手平虜!

與此同時,李自成在清軍的追擊下,接連經歷過幾次大敗之後,十分狼狽地抵達了獲鹿境內,但是也隻停留了半日,因為擔心清兵繼續追來,便在天沒亮的時候就動身前往前往井陘,經由此地進入山西。

井陘以地形而得名,號稱『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地勢十分險要,昔日韓信曾經在此地背水列陣獲取大勝,不過到了今日,井陘卻顯得異常荒涼,似乎百姓們都已經逃走了。

如果隻是百姓們逃走了倒也還好,可問題是此地所有的井也差不多都用土或石頭填了起來,而如今正值五月下旬,天氣炎熱,人馬都找不到水喝,就連李自成也渴得不能忍受。

對於此時的李自成而言,他真得很不明白為什麼百姓們一改昔日的樣子,處處同大順軍為帝,在他當初逃到了鹿泉的時候,那些百姓們甚至點火燒房屋,又躲在曠野裡邊吶喊騷擾不止,如今到了獲鹿,百姓們又故意將井口填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龍鳳雙寶這個大佬是爹地 我是遊戲編外人員[無限] 我的禁欲係叔叔 假如綠茶的目標是女孩子(娛樂圈) 我的道侶不是人[異世] 替嫁危情:錯付一世情深 神魔復蘇開局少林寺掃地 穿書後我成了反派的腿部掛件 桃源小農民 最強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