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1 / 2)

加入書籤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齊宣王:名辟,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晉文: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時齊國國君。晉文,即晉文公名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齊桓公、晉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道:述說,談論。無以,則王乎:如果一定要說一說,那麼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無以,不得已。王,行王道以統一天下。)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保民:安民,養民。莫之能禦:即「莫能禦之」,沒有人能抵禦他。莫,沒有人)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胡屹:濟宣王的近臣。何之:到哪去?之,往。釁鍾:古代新鍾鑄成,宰殺牲口,取血塗鍾行祭,叫作「釁鍾舍:釋放。觳觫形容恐懼戰的樣子。就:走向。以羊易之:用羊來替換它性之最大者,的地位低於牛。諸:「之乎」的合音)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愛,吝嗇,舍不得。)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愛:吝惜,舍不得。誠有百姓者:的確有(對我有這種誤解的)百姓。褊小:狹小。)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異:對……感到奇怪。知之:他們怎麼知道呢?惡,疑問代詞,怎麼、哪裡。隱:痛惜,哀憐。牛羊何擇焉:牛和羊有什麼區別呢?擇,區別。)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是:這,指以羊易牛的事。仁術:仁道,行仁政的方式。遠庖廚:遠離膳房。庖廚,廚房。)

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說:同「悅」,高興。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語出《詩經·小雅·巧言》。意思是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夠揣測到。夫子之謂也: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啊。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孟子。戚戚:內心有所觸動的樣子。)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復,稟報。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明:視力。秋毫之末:鳥獸秋天所生的細毛的尖端。輿薪:整車的柴火。許:認可。)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獨何與:卻是為什麼呢?獨,偏偏、卻。不見保:沒有受到愛護。見,表示被動。)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形,表現。何以異,怎麼區分。何以,怎麼,用什麼。)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挾太山以超北海:挾著泰山躍過北海。太山,即秦山。北海,齊國北邊的海。語:告訴。為長者折枝:為長者按摩肢體枝,同「肢」肢體。一說「折枝」指彎月要行禮。說「折枝」即折取樹枝。均指常人較易辦到事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親一下吧 古早文學 這太子,不做也罷! 萌學園之隨緣 平頭哥,美利堅修仙文 獵鬼者筆記 和平天使 油椰子 重生萬億物資之再來一碗紅燒肉 別怕,我將用愛渡化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