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由封建王朝轉變民主共和國(1 / 2)

加入書籤

明朝(1368 年 -1644 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正式國號為大明。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祚 276 年。開國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末代皇帝則是明思宗朱由檢。

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明成祖時期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1449 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明朝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

明朝時期君主專製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

清朝(公元 1636 年~1912 年),又稱大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州女真,後改為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傳十二帝,享國祚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的前身是 1616 年由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1636 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大清。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和文字獄來抑製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統治。入關後 20 年時間裡,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蒙古族叛亂等,疆域不斷擴大。

清朝統治者為東北的愛新覺羅氏,他們借鑒了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改革。在清朝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國家疆域遼闊,民族融合進一步加深。然而,清朝中後期,國家政治腐敗,經濟衰敗,民生凋敝,尤其是在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的入侵使得清朝逐漸走向滅亡。

近代國學、歷史學家、教育家錢穆在其作品《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出清代政治最大的弊病為部族政治。他認為清朝所有的製度,都是根據明代而來,但在明代的製度裡,再加上他們許多的私心。這種私心,可說是一種「部族政權」的私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這個劍客不用劍 花溪鎮軼事 我靠刮刮樂刮出百萬身家 時空的迷失 秀才郎的彪悍小辣妻 軟飯硬吃?不,隻想帶娃淨身出戶 前輩兒獎 一界誅仙 末世馴鯊魚,怎麼舒服我怎麼騎 快穿之對不起,我不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