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五虎上將美名傳(1 / 2)

加入書籤

「朕必銘記諸位之功,亦不忘為漢家江山社稷,不辭勞苦、不懼生死之流血犧牲。故而,朕借大朝會之機,決定封賞天下,以撫軍心、民心。」

大宋第一階段的北伐已經結束,並且取得了重大勝利,也達到了北伐伊始所製定的戰略目標。

於此時封賞文武百官、三軍將士,意義非凡。同時,亦可為下一步宋軍跨越長江、直取大都鼓舞士氣。

趙昺話音甫落,殿內殿外文臣武將皆目光熠熠,滿懷期待。

升官發財,人之所求,何時皆然。何況在封建王朝,這種觀念更是深入人心。

加官晉爵和趙昺的整頓吏治並不矛盾。

陸秀夫、文天祥以及張世傑等人還算淡定,這些人早已經位極人臣,就算是封賞,也不會有太大的賞賜空間了。

而那些中下級官員、將領們則表現的非常期待。

「李公公,宣旨吧。」趙昺看著眾人期待的目光,不想過多耽誤時間,直接對李邦寧說道。

「臣,遵旨。」李邦寧道。

此刻,李邦寧成為文武百官注視的焦點。

但見,李邦寧走上前麵,小心翼翼地打開手中早已經準備好了的聖旨。

「自端平元年以來,蒙古背信棄義,撕毀和約,悍然入寇。六十五年來,我朝數以百萬之軍民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不畏生死,前赴後繼,堅決抵抗蒙古、偽元的進攻。無數大宋英雄兒女用自已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烈之歌……」

聖旨很長,從宋理宗開始說起,一直說到趙昺即位以來,跨越時空整整六十五年之久。

期間,杜杲、孟珙、餘玠、王堅、張玨、李芾、李庭芝、薑才等等,一個個英雄人物被重點提及。

為了表彰這些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們,趙昺特意在聖旨中一一追封為公爵或侯爵,並分別重新賜予諡號。

聖旨中特別提到了江萬載江家一門,這一幕令大殿之內的已經六十歲的江鉦極為動容,其激動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第一份聖旨就這樣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宣讀完畢。

緊接著,李邦寧又拿出第二封聖旨,如果說第一封聖旨是追憶英雄的話,那麼這第二封聖旨便是對文武百官功績的一種肯定和鼓舞。

「封陸秀夫為忠國公,封陳吊眼為成國公,封蘇景瞻為越國公,封謝洪永為昌國公,封江鉦為護國公……」

陸秀夫作為左丞相百官之首,聖旨中自然將其放在第一位。

由於趙昺幼年時期先被封為信國公,故而這次封賞是沒有信國公這個爵位的。

文天祥早在趙昺剛剛登基之時便已經被冊封為信國公,這一次的趙昺則趁這個機會把文天祥的信國公改封為文國公。

至此,祥興皇帝趙昺一朝再無信國公一說。

張世傑的情況也類似,早年被封為越國公,這一次也被趙昺改為武國公。

一文一武兩位國公,足見趙昺對文天祥和張世傑的信任之深。當然,趙昺之所以如此,亦有個人情感因素,對這二人心存崇敬。

其餘將領論功行賞皆有賞賜,甚至連丁權都被封為高要伯……

第二封聖旨宣讀完畢,端坐在龍椅上的趙昺有點不淡定了,再一次想到是否應該給自已封個「威武大將軍」的頭銜……

就如同明武宗那般……

「忍住,憋住。」趙昺暗道。

第三份聖旨才是最關鍵的,也可以稱之為壓軸大戲。

「封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蘇景瞻、謝洪永為五虎上將軍!」就在趙昺有些走神的時候,李邦寧的聲音再次響起。

「五虎上將」在趙昺這個時代尚未問世,陳壽當年作《三國誌》的時候,並沒有提出五虎上將這個概念。

但關、張、趙等人的生平事跡早已經流傳甚廣,並且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演變。

到了元朝史話本《三國誌平話》中,首次提出「五虎上將」這個概念,也為明代經典小說《三國誌通俗演義》提供了創作源泉。

而趙昺隻不過把這個光榮的稱號提前拿出來使用罷了。而且趙昺也不會去嘗試改變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模式,這僅僅是宋朝的「五虎上將」罷了。

而且,「五虎上將」隻是一個稱號,一個榮譽稱號。並不涉及到官階、品級等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您有新的死了麼訂單,請注意查收 末日決鬥:我的卡組是華夏英靈! 誓鎮天南 重生八零:大佬的小可憐又美又撩 穿越後我試著用科學解釋這一切 報告陸少:夫人又結婚了 靈魂之寂 霸道總裁獨寵撩人嬌妻 我不存在的那一年 骨香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