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 / 2)

加入書籤

公元5年,秦朝頒布法典草案,初定華元紀年法。初以黃帝元年為華歷元年,後經丞相李斯等諫言,以始皇稱帝之年為公歷元年。雙歷並行,自此,大秦車同軌、書同文、度同製、歲同時。

公元38年,陳勝起義;40年,秦朝都城鹹陽被劉邦率軍攻破,子嬰獻璽納降,秦朝三世而亡。

公元44年,劉邦於楚漢戰爭滅項羽,建立大漢。

公元106年,劉徹即位。公元123年大破匈奴,此後平定閩越、朝鮮,開發南蠻、西戎,經營西域絲綢之路。漢朝大盛。

公元123年,羅馬與漢朝正式建交,互通有無,絲綢之路大興,江城成為商業與交通重鎮。

公元221年,新朝代漢。

公元249年,曹參後裔曹勛起兵攻破洛陽;江東陸謙建立陸氏割據;皇族劉無忌於荊州立後漢政權(稱王)。三股勢力與王莽對峙。

公元254年,劉、曹聯軍共破長安,漢朝光復,劉無忌登基稱帝,封曹勛為魏王,封地樂浪(高麗);並試圖招降陸謙。陸謙猶豫不決,於同年被部下孫韜兵諫,死於亂軍之中。孫韜被封為江寧侯。

公元323年,魏王曹襄奮四世之餘烈,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居苦寒之地,卻舉國上下一心,披荊斬棘,全民皆兵。征匈奴、驅胡狄,耕者有其田,雖小國寡民卻有大治氣象。漢朝廷則江河日下,外戚宦官內鬥不休,農民起義甚囂塵上,以黃巾軍規模最大,達至二十萬餘眾,占郡縣甚多,朝廷一時難抗。

公元324年,魏王襄派世子封、義子運率五萬精兵南下幫朝廷平叛。325年秋,黃巾軍平定,魏軍規模壯大到十四萬,令朝野憂心。世子曹封裁軍至八萬,另花重金賄賂權臣權宦,卻於回國途中意外薨逝,死因不詳;軍隊被朝廷火速接管,王子曹運(本姓夏侯)入長安為官。327年,魏王襄英年病逝,幼子曹衡承位。

公元388年,漢室傾頹,外戚、宦官、士族的內鬥已白熱化,張角自號「大賢良師」,黃巾再起。朝廷敕令四方勤王,西涼董卓入長安,北方曹魏卻無動於衷。董卓南下,假勤王之名竊國家權柄。關東諸侯並起,四世三公袁紹、曹運之孫曹操等各執一方號令。

公元393年,孫韜後人孫堅雄起於江東,曹操官渡勝袁紹迎天子於許都,皇族劉備領劉表位牧於荊州,三足鼎立之勢漸成。至於馬騰、韓遂、劉焉、張魯等輩,已不足為慮。

公元400年,曹操敗馬韓;401年,魏王曹穰病逝,無子(三子皆夭)。曹操領魏王,三分天下占據北地江山。

公元403年,曹操南下,孫劉聯抗於赤壁,不敗;405年,曹操二攻赤壁,未勝。407年,曹操三戰赤壁,初勝,然正當曹操揮水師渡江之際,天火突降,戰船焚燒,操逃倉促,大敗。

公元410年,曹操望江興嘆之際,重病不治而薨,曹昂繼王位。此時,劉備已占領蜀中,孫堅亦展望北方。

公元412年,曹昂病逝,隻遺六歲幼子曹康(長子戰死);曹丕攝政,逼獻帝禪位於曹康。重用司馬懿。司馬懿據險而守,休養生息。

公元414年,立九品中正製。孫劉北上,掃興而歸。415年,劉備稱漢帝,封江寧侯孫堅為吳王。

公元417年,十一歲的魏惠帝曹康落水而崩。無子,曹丕繼位。426年,吳王孫堅薨,孫策繼位。427年,劉備崩,劉禪繼位。429年,孫策薨,孫權繼位。430年,孫權稱帝。

公元431年,關羽戰死。劉孫夷陵大戰,孫勝劉敗,三國進入晚期。此後諸葛亮執掌全權,發動北伐,無果。

公元463年,司馬代魏,國號晉;468年,晉滅蜀。469年,晉滅吳。劉氏後裔被封安樂公,吳王後裔逃至夷州(琉球)。

公元520年起,五狄(月氏、穢貊、匈奴、鮮卑、白屋等)亂華。

公元600年,穢貊王一統五狄,改諸族改為諸部,即月氏部、匈奴部、鮮卑部、白屋部,穢貊部為王部,又稱「貊族」。南方晉、宋、齊、梁、陳、周,代代更替,史稱「六朝」。

公元618年,穢貊王赫鐸梁稱帝,建立起統一的狄族政權,國號「大魏」,統治廣大北方,貊族空前繁盛。

公元634年,赫鐸梁駕崩,赫鐸弘繼位,推動漢化改革,大治。

公元712年,周太祖成元征厲兵秣馬,揮師北伐,魏國已分裂為東明(月氏)、西元(鮮卑)、北晉(穢貊)。北伐軍勢不可擋,敗明滅元,一統中原。

公元725年,成元征病逝。次年,顧命大臣隋國公楊堅篡位,史稱「以隋代周」。

公元767年,隋二世楊廣駕崩;768年,李淵立楊廣之孫楊侑為帝。769年,李淵稱帝建唐。

公元777年,李淵駕鶴西去,廟號高祖。同年,皇二子李世民發動政變,弒兄繼位。廣開四邊創武功,大興科舉立文治。唐朝進入貞觀之治。

公元800年,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即天下共主。推行新歷紀年法,稱天可汗之年為元年。自此共有三元紀年法:黃帝紀元、始皇紀元、天可汗紀元。

公元1089年,唐朝滅亡,中原之外十國獨立。朱溫建立梁朝,滅三國定鼎中原,減輕賦稅,治軍嚴明。然年歲已高,好大喜功、驕傲自滿、畏懼死亡,荒淫無道,召諸子之妻陪侍;索求長生,命幼子朱希振東渡夷國尋求長生不老之法。長子朱希寅勸諫朱溫,被賜死;1097年,次子朱希文「兵諫」,殺朱溫繼承帝位。

公元1098年,朱溫的幾個兒子為奪權內鬥不止,而李克用趁機集結兵馬,於1106年滅梁;此後唐、晉、漢、周,五代更迭,北狄一統,遼國崛起。1174年,中原王朝割讓燕雲。

公元1201年,趙匡胤代周建宋,定鼎中原。遼國也進入鼎盛時期,坐擁西北大片疆域。1217年,宋軍伐遼大敗。1234年,西夏建國。

公元1254年,仁宗趙禎繼位。1256年,遼皇耶律隆緒伐宋,朱希振的後代朱崇光率七萬海外悍卒乘大船回歸故土,史稱「梁兵」。朱崇光率奇兵偷襲遼國,出其不意、一路凱歌。

公元1258年,遼宋修和,趙禎欲重賞朱崇光。然朱崇光深知宋廷重文輕武、朝勢波譎雲詭,不願入朝,隻願一路西行。仁宗本不允,但禁不住身邊讒臣多次央求,最終允諾,給予朱崇光「開西之權」,條件是與宋軍共伐西夏。

公元1259年,絲綢之路「大開商」。

公元1260年,宋伐西夏。三戰皆先勝後敗,張元於好水川大勝宋軍。梁兵與宋軍一同征夏,損失不小,但傷亡遠低於宋軍,此為朱崇光心計所致。

公元1262年,梁兵自西方歸來,與拜占庭十字軍共建聯軍,自後方一路猛攻,大破西夏,占據其半壁江山。範仲淹等重臣眼見大好時機,再攻西夏。

公元1263年,西夏滅亡。朱崇光獻土於宋,此乃滅國之功。趙禎本欲封崇光為西夏王,因朝臣反對,最後封了個武安郡公。朱崇光上書,稱已處死張元等「國賊」,實則招降並重用其為軍師。

公元1265年,朱崇光於西域開疆拓土,同時派次子朱建知行走汴京打通關節,麻痹朝堂中人,並於暗中火速行兵西域。

公元1266年,此時朝堂眾臣內鬥不止,根本無心西北之事。朱建知如魚得水,三管齊下,一麵著《十弊論》,與範仲淹等革新派如膠似漆;一麵廣撒財帛,對夏竦等頑固派動之以利;一麵勾結道士,以長生之藥蠱惑皇帝趙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龍飛騰舞 江湖不良醫 偏執總裁替罪妻 開局坐擁三千大世界! 神醫娘子病相公 塑形師雙生花 最強兵王 我在冷宮種田 寶藏獵人 今天也要教男主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