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市井(1 / 2)

加入書籤

那劉胖子說的豪邁,但盧颺知道他這是在套自己的底,便也不敢把話說滿,隻言手裡沒貨了,以後要是再有好馬,一準賣給他。

此時已經中午,那劉胖子還想做東請三人吃飯,但盧颺觀這胖子太過奸猾,不敢與其交流太多,直言有事,便謝絕了好意。

六匹馬二百一十兩銀子,當場錢貨兩訖,三人便離開了此地。

一行人沿雍順街南行,直接來到城中的城隍廟,此地離州衙很近,三人在附近找了個酒樓吃飯,準備一會兒去衙門遞帖子。

草草吃過飯食,盧颺給小二幾個銅板,請他幫忙去買張拜帖。

古代風氣,行事周全在乎一個禮字,正經人或者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之間往來,鮮有冒失上門的,之前必先送上一份拜帖,約定拜訪時間,待對方回帖後,才能按照約定時間前往。

拜帖起源於漢代,初以竹木為之,所謂刺也,後到宋代熙寧年間,造紙業發達,便簡化為紙張,而到了明代,拜帖則有了紅白之分,為翰林者可用紅帖寫大字,其餘人等則隻能用白帖寫小字。

盧颺區區一個秀才,便隻能用白帖,從酒樓借來筆墨,盧颺便開始書寫。

拜帖書寫也是有固定格式的,一般為爵位+職位+籍貫+姓名+字+敬語+拜,比如關羽要是寫拜帖變為:漢壽亭侯前將軍河東解縣關羽關雲長敬拜。

盧颺一沒有爵位、二沒有職位,所以隻能寫成:末學後進生員永寧盧颺盧少卿敬拜恩師。

跟關二爺一比,盧颺這氣勢一看便弱爆了,古代特別講究長幼尊卑,進學、出仕乃是所有文化人的理想,其中自有無盡好處,單是一個拜帖,便將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至於送拜帖,也是有講究的,或打發仆人或自己親往,要看自己與對方的地位如何,像盧颺這種弟子拜訪座師,定是要親往送帖才能全了禮數。

盧颺若是打發狗兒去送拜帖,肯定會把宋知州氣得吹胡子瞪眼,大罵他不敬師長的。

整理了一番衣物,戴好軟巾,係好皂絛,讓升叔給看了看,盧颺便出門了。

盧颺完美的遺傳了母親的顏值,生的白淨,身材修長,再配上生員衣冠,妥妥的一個世家公子,一出門便頗為引人側目。

作為一個穿越者,盧颺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審視自己的這套生員服飾,感覺明朝人民的審美非常之在線,通體玉色布絹直裁,圓領寬袖,用墨色點綴,月要身處用一皂絛收身,非常凸顯身材,頭上再配以四方平定軟巾,簡單大方,又不失穩重,一副溫潤如玉的讀書人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走在州衙前的大街上,盧颺自戀的想起了這麼兩句詩。

待進了州衙門房,盧颺恭敬的遞上拜帖,又偷偷塞給那門房幾個銅板,客套兩句,留下住址,便也就回了。

因為還要等宋知州召見,盧颺三人便就在那酒樓住下了,下午閒來無事,三人便去了城裡閒逛,買些生活用品,也為家人買些禮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骨法相,鎮壓大千 全世界都以為我開外掛 神話從文豪開始 關於我被血族女王饞上這件事 這個打野名聲不太好 我的劇本殺世界 木葉尋找永生之旅 回到明朝當藩王 從電視劇開始的影帝之路 我在東京不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