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文會二(1 / 2)

加入書籤

盧颺狠狠的瞪了雲仁忠兩眼,遂將目光收回,轉而專注在眼前的宣紙上麵,略有思索,便做了一首中規中矩的七言律詩。

在場的這些士子參加過多次這樣的文會,皆是早有準備,尋常磋磨幾首詩詞備用,此時便派上了用場。

不一會兒功夫,眾士子皆寫作完畢,有劉家女使收了各人的詩詞,然後呈與台上早就置好的書架上,供人品評。

隨後,眾士子便紛紛起身,如後世看畫展一般,開始瀏覽品評剛才作的那些詩詞。

這些士子作詩水平不行,但品評還是沒問題的,對於佳作也是有欣賞眼光的,很快便選出了兩首不錯的詩詞,然後劉金當場朗讀。

其中一首便是雲仁忠的,另一首的作者盧颺便不認識了,後來聽旁邊人談起,才知是京郊宛平的一個秀才。

不過這樣不定題目的詩詞也說明不了水平的高低,因為有一些愛好虛榮的士子會事先花錢買詩詞,所以這開場的詩詞,也隻是熱身罷了。

不過好詩詞就是好詩詞,不管是花銀子買來的還是自己提前琢磨的,對於這樣的佳作,眾人還是贊揚了一番,隨後便有兩個延慶的名妓拿下去潤色了,因為過會兒便要唱出來。

若是配合唱腔舞蹈和音樂,在這些士子麵前將詩詞表現好了,便又能抬高一些身價。

等待的時候,眾人閒談,因為多是延慶士子,自然便說到了今年的國子監入學名額上麵。

明代國子監的生源主要有四類:貢監、舉監、蔭監和例監。

貢監是各地府、州、縣推薦進學的生員,舉監則是會試落地的舉人,蔭監則是達官顯貴家裡蔭襲入學的生員,例監則是捐資入學的生員。

這四類生源中,尤以舉監水平最高,本身就是舉人,但人數並不太多。

而蔭監和例監水平最低,多是紈絝子弟,因為靠祖上蔭庇和捐資入學,所以經常為士子們所不齒。

士子們最推崇的便是貢監,由各地府州縣學推薦的品學兼優者組成,無論是人品還是才學,都是為人所稱道,也最能代表國子監水平。

生源好,加上國子監的名師指導,一般各地推薦入學的監生,在國子監學上幾年,便有很大幾率能中舉人,所以這個貢監的名額,各地都爭的很激烈。

而且大明兩京十八省便有一千多個州縣,每年國子監的貢監生的入學名額也不過五百,兩個縣還輪不上一個,所以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

延慶州地處邊塞,文風不盛,所以在盧颺之前,也是多年沒出過貢監生了。

關於盧颺要入國子監的事已經在延慶州的士子中的傳的沸沸揚揚,眾人議論紛紛,當然不是什麼好話。

早幾年,延慶沒有爭到國子監貢監名額時,士子們也沒有當回事,此時有人爭到了,卻又有些不憤了。

「盧颺是何許人也?怎麼沒聽過。」

「十五歲的小毛孩罷了!」

「唉,這小子也不知怎麼走通了知州大人的門路,竟然被一路舉監,背後定是使銀子了。」

一些閒話越說越激烈,竟有一些都傳到了角落裡的盧颺耳裡。

不過盧颺卻不以為意,嫉妒心世人皆有,況且自己中秀才之前,一直呆在盧家窪,確實也默默無聞,這裡麵至少一多半的人並不認識盧颺。

而且這些士子多少在官府也有些門路,知道盧颺此時的身份不一般,已是七品的錦衣衛總旗,也隻是說些閒話罷了,而且更不敢當著盧颺的麵說。

眾人說的大聲,也隻是以為盧颺沒來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骨法相,鎮壓大千 全世界都以為我開外掛 神話從文豪開始 關於我被血族女王饞上這件事 這個打野名聲不太好 我的劇本殺世界 木葉尋找永生之旅 回到明朝當藩王 從電視劇開始的影帝之路 我在東京不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