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1 / 2)

加入書籤

第149章金鱗豈是池中物

孫立、解珍、解寶、鄒淵、鄒潤、孫新、顧大嫂、樂和以及他們的家眷參見過江鴻飛。

梁山好漢擂鼓吹笛,從登州來投的眾好漢們都乘馬轎,迎上寨來。

江鴻飛置酒設席管待,一眾新老梁山好漢大吹大擂吃酒,不在話下。

次日一大早,江鴻飛就派人去將樂和、孫新、顧大嫂叫到聚義廳左側的耳房,也就是江鴻飛平時處理公務的地方。

在這裡,樂和三人除了見到江鴻飛,還見到了孫靜和朱武以及一個他們昨日沒有見過的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年輕少婦。

孫新和顧大嫂不知道這個絕美的少婦是誰,但樂和卻猜到了她應該就是江鴻飛的小妾也是水泊梁山的第三位軍師女諸葛劉慧娘。

三人進來了之後,江鴻飛直截了當地進入正題道:「我們幾個商量過了,教你夫婦二人去京城開家酒樓」

聽了江鴻飛對他們做出的安排,孫新和顧大嫂不禁在心中打鼓:「去京城開酒樓?我夫婦二人行嗎?」

也不怪孫新和顧大嫂心虛不已。

實在是,雖說孫新和顧大嫂此前也是乾這行的,可他們開得那鄉野小酒店哪能跟京城的大酒樓相比,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甚至根本就不應該放在一塊比較。

另外,孫新和顧大嫂可是剛在登州犯下劫牢大案,這轉頭就去京城開大酒樓,是不是太囂張、太猖狂了?

看出來了孫新和顧大嫂的擔憂,江鴻飛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去那座酒樓坐鎮及乾我交給你們的任務就行,酒樓的經營及管理,會有專業的人去做,不必伱們費心費力」

朱武幫江鴻飛解釋道:「我水泊梁山旁的人才雖有些不足,但開酒店的人才,那可是多得很,不會教你們在這些小事上操心的」

孫靜則說:「你們也不必為那案子操心,京師的人絕不會去留意偏遠的登州所發生的一件小案子,開封府亦不會張貼你們的海捕文書,且寨主已然派人去給你們弄新的身份了,從今往後,你們便不再是罪人了」

聽朱武和孫靜這麼說,孫新和顧大嫂才放下心來。

江鴻飛接著說:

「你們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打探消息」

「京師乃趙宋王朝的中樞所在,必定匯聚著天下消息,將你們收集到的消息,事無巨細地傳回來,至於有用沒用,你們不用管,那是我們的事」

「我已經派人去策反一些能接觸到重要消息的官吏、宦官,他們有自己的消息傳遞通道,但如果他們的消息傳遞通道出問題了,有可能會叫你們幫他們將消息傳遞回來,但此乃萬不得已才會動用的備用手段,你們知曉有此事即可,多半用不上你們做此事」

「切記,打探消息,隻是你們的次要任務,乾些力所能及的即可,不必強求,你們亦可將之完全交給與你們同去京師的人也就是朱貴賢弟的人去做」

聽江鴻飛這麼說,孫新和顧大嫂有點不明白了,既然開酒樓和收集情報都不用他們做,那讓他們去京城乾什麼?

猜到了孫新和顧大嫂心思的朱武,給他們解惑道:「哥哥的意思是,此二事雖然朱貴賢弟的人可以做,但京師大小之事,皆歸你們來調度、總管,包括朱貴賢弟在京師之人也歸你們來調度、管理。

教你們去京城開酒樓,主要是教你們負責另外兩件事,而另外兩件事需要酒樓東家這個身份做掩飾」

孫新和顧大嫂這才恍然大悟,明白江鴻飛的意思了。

同時,孫新和顧大嫂也搞清楚了,他們將是水泊梁山駐京辦的負責人。

這讓孫新和顧大嫂感受到了江鴻飛對他們夫婦的重視和重用,進而也跟其他登州梁山好漢一樣覺得他們來投水泊梁山算是來對了。

見孫新和顧大嫂明白了,江鴻飛繼續說:「你們的第二個任務便是為我水泊梁山招攬人才……」

宋初時,趙宋王朝的官員僅兩百多人;

到了宋真宗時期,趙宋王朝的官員總計一萬多人;

到了宋仁宗時期,這個數字又翻了一倍,達到了兩萬多人;

到了宋英宗時期,又增加了四千多人,達到了兩萬四千多人;

宋神宗時期實行王安石變法,對官員進行改革,整體官員數量下降了三千多人,變成了兩萬一千多人;

可到了宋哲宗時期,官員數量又開始增加了一萬多人,達到了三萬一千多人;

這個數量在現如今發展到了頂峰狀態,高達四萬八千多人。

而這還隻是官,要是將吏也算上,趙宋王朝的官吏總數量高達五十萬!

由於趙宋王朝官吏的數量越來越多,趙宋王朝實際職務和工作內容又有限,於是趙宋王朝的這些官吏中有很多都成了虛職。

正如《宋史·職官誌》中描寫的:「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

意思就是說,占著官位,卻整天沒事乾的,十人裡麵就有八九個。

趙宋王朝這麼多官吏沒有工作乾,肯定有很多鬱鬱不得誌的。

這樣的人,有很多在汴梁城中廝混,他們或當個私塾先生,或繼續勤學苦讀,或給官員甚至是宦官當幕僚,還有一些乾脆就在各個酒樓、茶館天天廝混、高談闊論,期待著得到哪個權貴的賞識,進而獲得出仕的機會。

江鴻飛讓孫新和顧大嫂在其中挑些有才乾、有抱負、對趙宋朝廷不滿的,招攬到水泊梁山來。

另外,宋朝的太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製。

——太學生已經不隻從高官權貴子弟中招收了,還從八品以下官員的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

而發展到了現如今,宋徽宗和蔡京乾脆連科舉都取消了,大辦太學,用太學來取代科舉。

至宋徽宗崇寧元年,又於城南創辟雍,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其中上舍生二百人,內舍生六百人,教養於太學,外舍生三千人,教養於辟雍。

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太學生畢業,又招收大量的太學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都重生了,誰還沒個係統啊 官場政道 靈氣復蘇:濫竽充數的我成了捉鬼大師 芒格之道隨想 炮灰們偷聽我心聲擺爛了 穿越:三千大世界 全民遊戲:我在虛擬世界裡稱王 校花別追了,我的富婆女友又萌又甜 重回七零:嬌軟神醫被團寵的日常 快穿:反派隻想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