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聯姻(1 / 2)

加入書籤

第230章聯姻

「瓜分趙宋?」

江鴻飛聽罷,不動聲色地說:「展開講講」

吳用趕緊將他想好的戰略戰策和盤托出:

「咱們山寨有一位頭領叫段景住,綽號金毛犬,涿州人氏,以盜馬為生。

不久前,他去金國盜取金國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卻在途中被曾頭市劫去,結果引發了晁宋之爭等事。

他曾對我講,他在金人那裡聽說過一件事,宋金兩國達成一個協議,準備在不久後聯合在一起滅掉遼國。

若此消息屬實,彼時,隻要我家、田虎、王慶、方臘同時起事,必亡趙宋。

而後,我奪山東、河北、中原、江淮等地;田虎奪河東、西北六路;王慶奪淮西、荊湖、蜀地;方臘奪取東南。

我們四家先瓜分趙宋,再逐鹿中原……」

聽完吳用的建議,江鴻飛心想:「吳用也算是用了心,不過他的建議卻不可取……」

吳用並不知道,趙宋王朝的政局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就在不久前的六月,蔡京因年邁而致仕,現在趙宋朝廷的大事均由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王黼負責處置。

這並不是突發事件。

在那場會議上,童貫重申他的立場,也就是重申他的《平燕策》。

要知道,王黼的升遷速度之快,絕對是趙宋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人。

這是童貫從軍事的角度上出發獻的良策。

可趙佶卻想先打燕地,奪取燕京。

而河北則是廣闊平原,一望無際,毫無天險可守。

河東(即山西),山河表裡,關險重重,易守難攻。

換而言之,雖然還有點波折,比如,因為趙佶對燕雲地區的地理並不熟悉,在給完顏阿骨打的親筆信上,隻跟金人要了燕京並管州縣(即燕地七州),沒有要雲地的九州和平灤營三州,為之後收復燕雲地區埋下了重大隱患,但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戰略確實已經開始啟動了。

問題是,吳用根本就不知道,就在不久前,趙佶召集王黼、童貫、趙良嗣等支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臣,一起謀劃北伐,為出兵做準備。

趙佶對王黼的表現也很滿意,在他的住宅大門上親筆題寫了「得賢治定」四個大字。

童貫在這份奏章中主張先取雲地再奪燕地。

趙宋王朝北方的軍事防禦體係,主要由河北和河東兩個防區組成。

王黼上任後,大力推行精簡官僚機構、減輕賦稅雜役等一係列改革措施,讓人刮目相看,這時人人稱其為賢相。

如此一來,能得到雲地(即山西大同那一片),對趙宋王朝的防禦係統而言,屬於錦上添花。

趙佶之所以讓王黼取代蔡京成為趙宋王朝的新宰相,除了因為蔡京已經七十二歲真的不年輕了,而王黼年輕力壯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王黼堅決支持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戰略構想,而掌管了趙宋王朝快二十年的蔡京,可能是看出來了趙宋王朝已經日薄西山不適合在這個時候開啟一場國戰,因此對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戰略構想的態度越來越消極,後來甚至直接反對這個計劃。

童貫說:「臣以為,還是應先出兵占領遼西京,再與金軍夾攻燕京,遼西京防禦較差,獲勝的把握大一些,而燕京城防堅固,又一直有遼軍重兵把守,不易攻取,我大宋先勝而穩住軍心民意,再挾大勝之威,一舉滅掉遼國!」

王黼正好四十歲,比趙佶大三歲,他口才很好,文采也不錯,是崇寧二年考中的進士。

他很會鑽營做官。

剛開始做官時,他跟吏部尚書何執中的兒子在一起共事,他便想方設法贏得了何執中的好感並得到何執中的推薦,一路升遷。

後來,他緊跟蔡京的步伐,又獲得了蔡京的提拔,從校書郎到禦史中丞,他僅用了兩年時間。

再後來,他見宦官梁師成很受寵,便又投靠梁師成,與之建立親密的關係,以父侍之,稱梁師成為「恩府先生」。

去年王黼連升八級,從通義大夫一下子就跳到了少宰(即副宰相)之位,在趙宋朝廷的內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趙佶覺得蔡京老了,已經不是曾經那個有能力有魄力的宰相了,所以下旨讓他致仕。

因此河北防區一直以來都是趙宋王朝北方防禦的重中之重。

到這,吳用的消息並沒有問題。

而實際上早在那時趙宋王朝的大臣們對趙佶的用意就了解了——趙佶那是在安排王黼接蔡京的班。

宋初的時候,遼人說南下就南下,走河北,三天就能打到黃河,再使使勁,過了黃河,兩天就能到東京汴梁城下。

趙宋王朝的歷代皇帝之所以對收復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除了因為不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來趙宋王朝就不算是一個真正大一統的王朝以外,還因為沒有燕地這個北方唯一的天險他們飽受遼人南下侵擾所害(直到宋遼兩國簽署了《澶淵之盟》,趙宋王朝年年都要給遼國歲幣,趙宋王朝才能勉強維持北方的安全),這使得趙宋王朝的歷任皇帝都對占據著燕地的遼國畏懼三分,迫切想要奪回燕地堵上這個趙宋王朝最大的防守漏洞。

因此趙佶明確表態說:「朕以為,還是先攻燕京為好」

王黼贊成道:「陛下說得對!擒賊先擒王,攻城先破堅,若首先奪取燕京,遼西京則不攻自破」

雖然趙佶開口了,可童貫還是堅持先打雲地,再收復燕地。

見童貫固執己見,趙佶便說:「要不就讓西軍宿將都來京師開會,共同研討進軍路線,拿出一個詳實可行的出兵方案」

童貫笑道:「這樣最好,集思廣益,乃取勝之道」

——童貫滿以為,軍中宿將都是他的人,這些軍中宿將也必定知道從軍事的角度上看應該先打雲地。

可童貫錯了。

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

種師道、劉延慶等西軍將領接到命令後陸續來到東京汴梁城,在樞密院開會,商量北伐的方案。

最終兩個方案誕生:

一個方案是童貫主張的,將兵馬集中在西京洛陽,然後運動到代州,從代州北上,先取蔚、應、朔三州,之後占領遼西京。

另一個方案是趙佶默許的,將兵馬集中在北京大名府,然後將兵馬運動到雄州-霸州一線,之後從雄州北上,過白溝河,占領涿州,進而攻取燕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都重生了,誰還沒個係統啊 官場政道 靈氣復蘇:濫竽充數的我成了捉鬼大師 芒格之道隨想 炮灰們偷聽我心聲擺爛了 穿越:三千大世界 全民遊戲:我在虛擬世界裡稱王 校花別追了,我的富婆女友又萌又甜 重回七零:嬌軟神醫被團寵的日常 快穿:反派隻想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