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之美(1 / 1)

加入書籤

人之美,下美在貌,中美在情,上美在態。以鏡為鏡,可以觀貌;以女人為鏡,可以動情;以男人為鏡,可以生態。無貌,還可以有情;無情,還可以有態;有態,則上可傾國,下可傾城。

––《鑒之美》

在人類社會的千姿百態中,人之美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人之美,既有外在的容貌和形體之美,也有內在的心靈和品質之美。這種美是多元的,古人對人之美的描寫和思考,涉及了外在容貌、內在美德、心靈境界、行為舉止等多個方麵。

古人對於外在容貌的美有著獨特的見解。在古代中國,美是指麵貌和容姿上的吸引力和和諧感。在《尚書》中就有「容貌以善」之言,指的是外貌端正和悅目的容顏。在古詩詞中,也常以花容月貌形容女子的美麗。在古代文人筆下,女子的美麗經常被形容為「冰肌玉骨,秀色可餐」,或者「風華絕世,貌似天仙」,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女子高貴優雅的美態。此外,在古代文獻中,男子風度翩翩的形象也被稱頌為英俊瀟灑之美。這些對外在容貌的描述,既反映了古人對美的向往,也體現了其審美情趣。

除外在容貌之美,古人還對內在美德有著深刻的思考。在儒家的思想中,內在美德被重視並得到了明確的定義,如仁、義、禮、智、信等。孔子提倡仁愛和道德修養,他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強調人應該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思想。在《論語》中,還提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種態度深刻地表達了人的內在美德應該如山清水秀一般高尚純淨。同樣,在佛家的思想中,內在美德主要表現為慈悲、智慧和仁愛心。佛陀的菩薩心腸和菩薩行,在追求智慧和慈悲中實現自我與他人的和諧統一。這些內在美德的追求,體現了古人對於心靈美的高度認可和推崇。

古人對於心靈境界的美同樣有著深刻的思考。在儒家思想中,心靈境界的美主要表現為內心的寧靜和平和,如《大學》中所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通過修身養性、和諧家庭、治理國家來實現天下太平。而在道家的思想中,心靈境界的美強調的是無為而治、順勢而為的境界。道家重視心靈的平靜、自我解脫,在虛無縹緲中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祥和。佛家的思想則更為突出地強調了內心的潔淨和慈悲。佛教修行的本質是淨化內心,摒除私欲,平息心靈的波瀾,追求心靈的安寧與解脫。古人對於心靈境界的美的追求,體現了他們對於心靈淨化和內在和諧境界的重視。

古人對於行為舉止的美也有著精細入微的觀察。在古代文獻中,對於言談舉止、禮儀規範、行為修養等都有詳細的描述。比如「舉止得體」、「言談舉止得體」就是對一個人行為舉止的美的評價。《禮記》中也有許多關於禮儀規範和行為準則的 章節,體現了古人對於行為舉止的儀表之美的重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常以「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等來贊美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之美。這些言行舉止的美,體現了古人對於儀表風度和行為修養的重視。

人之美是外在容貌、內在美德、心靈境界、行為舉止等多個方麵的結合。容貌與舉止之美讓我們感受到人的形象與氣質,美德與心靈之美則彰顯了人的品質與精神。實現各方麵結合需要培養自信、提高修養、塑造形象以及保持健康。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展現出人之美的魅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一池江水救曾諳 直播算命,真千金靠玄學火爆全網 女友被撬,包房叫兩妹子使勁跳! 快穿之惡毒反派是笨蛋 開局妖後造反,百萬大軍下江南 謀生記 末世重生,我曾以救世之名 京劇貓:開局選擇中立身份 血霧:冉書 舔狗舔成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