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孔子去哪兒了(2 / 2)

加入書籤

方運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緒仔細答第二題。

第二題則是問「吾甚慚於孟子」這句話是齊宣王什麼時候說的,這一次立刻有書籍出現,方運迅速寫上:周赧王三年。

方運用筆疾飛,連續答了幾道題,發覺除了第一題,這些題其實並不難,便放下心。

方運調整心緒,放慢速度,開始一筆一劃慢慢寫,他知道這時候也有「卷麵分」,如果字寫得太差,哪怕答對也會降等。

兩個方運的毛筆字都不怎麼樣,但現在練字已經來不及,隻能過了童生試再說。

答到第十四題的時候,方運看著試卷,沒有立即下筆,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這是終究是聖元大陸,不是地球。

這裡的眾聖除了和地球同名的,還有不曾在中國古代出現的半聖,東江圖書館裡不可能有這些人的著作。

童生試和秀才試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秀才試的請聖言試卷極多,能保證每位眾聖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試不同。

童生試的試卷雖有三十張,但毛筆字比較大,實際內容比想象中少,隻能考有限的試題,可眾聖很多。

孔子和六位亞聖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試題,而引領百家爭鳴的幾位半聖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體現百家歸儒,用地球的話就是「統一戰線」或「政治正確性」。

幾位歷史地位極高的半聖的著作同樣必考,諸如董仲舒的大一統、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陶淵明的詩賦等等。

這樣剩下的篇幅很少,其餘的半聖根本分不過來。

於是,便形成一個規矩,童生試的請聖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眾聖。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從剩餘半聖的著作中選三到五部,輪流考。

方運是幸運的,因為除了三位半聖考官,本年童生試所考的眾聖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現,東江讀書館都有收藏。

童生試前,一旦確定半聖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會花許多時間背誦考官的名篇。

其他眾聖的題目有難有簡單,但半聖考官的題卻格外簡單。

因為活著的半聖都是新聖,根基不穩,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話說,就是送分題,士子書生感激,新聖的文名又得以傳揚,兩全其美。」

方運仔細一想放下心,因為他上個月就開始背誦三位半聖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題很簡單,考的是一位叫米奉典的半聖的封聖時間和地點,方運雖然一時想不起來,可他感覺自己一定記得。

米奉典是這次童生試的三位半聖考官之一,在開考前就已經傳遍天下。

方運思索片刻,提筆寫下:新歷一百四十五年秋,蜀國,蜀都。

方運答完,突然發覺自己腦海中浮現一本藍灰色的空白古書,隨後,一小塊記憶碎片飛入其中。

那本空白古書立刻變成《奉典五經注》(卷一),作者米奉典,半聖,封聖五十六年。

接著,陸續有新的空白古書出現,提取方運的記憶碎片,形成一本本米奉典的文集、詩集,一共有五本,都不是完整的,要麼是隻有一卷,要麼是是殘篇。

方運麵露喜色,沒想到會變成這樣。

「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既然有大量的書,還能吸收新的書,就叫『奇書天地』吧。」

下一題考的同樣是蜀國半聖,諸葛亮,不過此時已經駕鶴西去。

不同世界的諸葛亮的經歷不同,方運花了一些時間思考,避免答錯。

劉備立國的國號是「漢」,以漢室正統自居,從來沒有過蜀國,隻不過其他人不承認,隻稱之為蜀國,有輕蔑之意,後人沿用。

在聖元大陸,劉備同樣立國為「漢」,誌在繼承大漢江山一統聖元大陸,卻遭到東吳和魏國聯手反對,最後不得不改國號為「蜀」,最終靠著半聖諸葛亮維持下去,直到現在成為十國之一。

方運有了奇書天地,對地球的諸葛亮更加了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君子與鬼 網遊之毒霸江湖 超級推薦位 天生反派 異界重生之亡靈女王 鬥破之變身納蘭嫣然 我的主世界是美漫 吃神 鬥羅之超神級選擇 殺人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