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三十六計》(1 / 2)

加入書籤

兵書類似文寶,但不是文寶。

兵書和文寶相似的地方是,都是實物,通過消耗才氣激發其力量。

不同的是,普通文寶需要有人永久消耗自己的才氣煉製,消耗的才氣永遠不會恢復,半聖文寶則需要靠聖道根基的力量:而兵書在書寫的過程中不需要永久性消耗才氣,隻要能寫出來,就可以使用。

但是,每個舉人都可以消耗才氣製作文寶,但不是人人都能寫出兵書,哪怕照著《孫子兵法》寫,寫出來的也隻是文章,算不得兵書。

方運心中決定,把下一步的目標放在兵書上。

「兵家主戰,兵書自然擁有強大的力量。隻不過,和詩詞之力比,兵家的兵書在對個體的殺傷力遠不如,更適合大規模的戰鬥,輔助力量也較多。比如上次殺那頭偽龍血脈的龜妖帥,就沒人用兵書。因為在個體實力無比強大的敵人麵前,普通兵書毫無用處,除非是自己所著的兵書,或者是特別強大的兵書。」

「因為才高一鬥的關係,我現在才氣的量比初成舉人的才氣還要多一些,似乎可以運用兵書。後世的兵書多如牛毛,如《唐李問對》《守城錄》《射經》《百戰奇略》《紀效新書》等等,但這些兵書都有太多的考究,現在的我還不適合寫,也可能寫不出來。但是,有一本兵書絕對非常適合我!」

「《三十六計》此書是明清時期的人根據各種真實的軍事實例總結的經驗,並非像那些兵法家一樣是總結自己的經驗,而是一種整理歸納。這《三十六計》論深度高度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著名的兵書,但論廣度和實用性,卻一點都不差。因為這畢竟是後人縱觀數千年歷史而總結出來的,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整理的,擁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三十六計》整書絕對不是我現在能夠寫出來的,但一個計一個計慢慢寫,則完全可以。先試試第一計『瞞天過海』。等我完成《三十六計》全書後。隨著我實力的增強,這本書的力量也會增強。雖然這本書單論威力比不上半聖兵書《孫子兵法》,但現在《孫子兵法》已經被拆分,我不可能得到全本,《三十六計》卻可以。」

方運心裡想著,提筆書寫。

瞞天過海原作是用了隋唐時期的兩個經典戰爭案例。但方運自然不能用,於是以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孫臏著名的減灶之策和十國時期的一次戰爭為案例,書寫瞞天過海之計。

兵書在書寫的過程中極為消耗精神,因為一個人如果對兵書了解得不夠透徹,寫出來的隻是文字,不是兵書。所以方運僅僅寫了一半就精疲力竭。渾身無力。

方運並沒有氣餒,先回床上休息,一邊躺著,一邊反復研究瞞天過海這一計策,不斷從歷史尋找相關的案例,甚至尋找戰敗的案例,試著用瞞天過海之策應對。推演能不能挽回戰局。

方運越是思考,越發現寫兵書比想象中困難百倍,自己吃不透瞞天過海之計,就永遠寫不出來。

不過方運並沒有氣餒,不斷在奇書天地中查找資料學習、印證,如同寫經義、策論一樣,反復錘煉這個計策。

但很快方運發現,書寫兵書的文字不需要消耗才氣,但推演的過程必須消耗才氣,可現在自己才氣耗盡。隻得早早睡下。

兩個小時後,文膽輕動,方運立刻睜眼,雙目清明,沒有半點血絲。精神抖擻。

方運神入文宮,發現才氣已經完全漲滿,在九寸的基礎上又長了一分。

文膽已經成長,進入第一境韌如草木,雖然不如現在的半聖弟子顏域空,但卻比剛入舉人的顏域空強大許多。

文宮星辰的光芒再度照耀在才氣上,讓方運的才氣慢慢增多、增強。

方運沒有立刻去完善瞞天過海之計,而是先默讀了一遍《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領悟半聖的思想和力量,讓自己的心靈更加靠近兵家的理念,然後繼續完善瞞天過海之計。

寫到最後,方運發現實際難度不是想象的百倍,而是千倍!

「看來,要想把瞞天過海寫成真正的兵書,要分幾步走。第一步,要徹底理解瞞天過海之計;第二步,要找到大量的戰爭案例來論證這個計策的可行性;第三步,尋找新的戰爭案例,把自己代入失敗的一方推演,用瞞天過海之計贏得戰鬥戰爭。」

「第四步,則要分解、分析然後總結這套理論,把瞞天過海之計的每個步驟都吃透。第五步,深化原始理論,在瞞天過海的原始理論上擴展;第六步,就是融會貫通,並書寫完成。」

方運不斷翻找聖元大陸兵家的著作,悲哀地發現那些兵家大儒或眾聖都崇尚言簡意賅、微言大義,並沒有像教導經義那樣手把手教人如何寫兵書,畢竟兵書不是科舉內容,所以那些大儒半聖的作品雖然或多或少提到這六個步驟,但都沒有成體係論述。

「唉,看來這個任務得交給我了,奇書天地可不能幫我建立一個聖元大陸獨有的兵書理論體係,還得我自己來。」

方運發現有的兵家大儒還提到過寫兵書的第七步,但隻有一些詞語,沒有詳細說明,而且那隻是傳說中的境界,要是寫一部兵書的時候能進入第七步,那就說明這部兵書有機會融入「智之聖道」,威力倍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君子與鬼 網遊之毒霸江湖 超級推薦位 天生反派 異界重生之亡靈女王 鬥破之變身納蘭嫣然 我的主世界是美漫 吃神 鬥羅之超神級選擇 殺人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