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打(1 / 2)

加入書籤

………………

人群中。

紀綱差點沒有吐血三升。

對生活糜爛之類的東西,紀綱理解不多,今日他算是真真切切的見識到了。

至於身邊的那些流氓和二世祖們,紀綱心裡滿是厭惡。

隻是相比於紀綱,更悲催的是那些三三兩兩前來的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本來隻是祭奠方孝孺,可是誰知到了這裡,這兒一下子成了市集,到處都是熙熙攘攘,全是一群看上去就不像好人的紈絝公子或是街麵上的潑皮,原本有人想要大聲慟哭,甚至有人想好了祭文,在這裡念出來,以此懷念方孝孺的生平,甚至也有一些別有所圖之人,希望在其中興風作浪,引發朝廷和讀書人的對立。

隻是可惜,想哭的人實在哭不出來,你還沒開始醞釀,突然冒出個不著調的家夥對著你的耳朵大喊:「炊餅,好吃的炊餅,柳巷張記祖傳特製的炊餅,客官,隻要三文錢,三文錢……」

這個時候,你哭不出來了,就算想要滔滔大哭,不管三七二十一,可是還沒開始先仰天長嘯一下,就有人拽你的衣角:「客官,最新的珍藏密冊要不要?」

張茂就是讀書人中的一個,他是杭州人,在南京讀書,素來敬仰方孝孺,建文登基之後,各種學社、詩社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張茂混跡其中,如魚得水,算是風頭很勁的人物,這些學社和詩社可不隻是吟詩作對,其實大多數時候,談及的都是國事,讀書人妄議國事,這是在太祖時期是萬萬不準的,太祖將讀書人視作是腐儒,曾專門下過詔書,軍戶、匠戶、民戶,但凡隻要是人,都可以議論國事,唯獨生員不許,可是建文登基,這條祖製形同虛設,這讓許多讀書人變得活躍起來。

不隻如此,這些詩社、學社還有許多朝廷大臣的影子,其實這也是理所當然,讀書人乃是朝廷大臣的基礎,官員們需要清名,就需要有人為你奔走相告,有人宣傳。而讀書人背靠大樹好乘涼,自然也願意投靠。於是大家依靠著這種詩社和學社為紐帶,再通過同年、同鄉、師生的關係緊密聯係一起,成為了一種命運共同體。

張茂便是幾個詩社的骨乾人物,今日祭奠方孝孺的事,也是有人授意他,令他暗中組織。

目的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鬧出一點動靜出來,至於上頭到底什麼意思,張茂卻是不知了,其實他心裡揣測,用意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讓這新來的皇帝見識一下『讀書人』的力量。而另一種,多半就是別有其他圖謀了。無論哪種,張茂都是極力支持。

原本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他與其他幾人開始串聯,召集了上千讀書人聚集這裡,按照他原本的設想,大家要一起痛哭流涕,然後念出祭文,若是朝廷有舉動,張茂自然會小心回避,總而言之,流血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張茂自然是不能死,他的性命顯然更加金貴。

當然,張茂能有這樣的膽子,膽敢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他收到了極為準確的消息,建文皇帝沒有死。

其實坊間早有這樣的流言,許多人言之鑿鑿,而對張茂來說,隻要這個消息能夠確認,那麼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在讀書人看來,建文帝乃是眾望所歸,所謂得人心者天下,別人不管信不信,至少讀書人相信這個事實,其實古來也確實如此,也確實有諸多這樣的事例,隻是可惜,建文是個最爛的牌手,空有一手最好的牌,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終究還是輸了。

隻是張茂不是這樣看,他認為朱棣能進京,隻是因為運氣,隻要建文天子還在,到時登高一呼,天下必定紛紛響應,而自己……

張茂的心思其實很純潔,他無非就是鬧點事而已,隻是現在,這事兒沒法鬧了。

這樣的場合,怎麼教人鬧得下去。

尤其是那一浪高過一浪的穢語:「笑一個,笑一個……」這種氣氛之下,張茂心煩意亂。

張茂怒了,豈有此理,簡直就是荒謬,這裡是什麼地方,這裡曾是方孝孺的居所,豈容他們胡鬧,今日乃是方先生的頭七,更不容這些人渣在此喧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田園牧場 傲劍天穹 武神風暴 覓仙 重生之十億起家 明揚天下 那無限的世界 道果 東京道士 末世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