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婦人之仁(1 / 2)

加入書籤

鎮江這兒,郝風樓的心情頗為煩躁,戰事沒有進展,而江西來的軍情雖然順風順水,諒山軍已圍了南昌,隻是那兒的明軍抵抗也十分激烈,倒是浙江一線,進度非常快,這大大出乎了郝風樓的意料之外。√中文網↓●

其實仔細一琢磨,倒也能夠理解,諒山軍對付浙江,是水路齊頭並進,一路是自福建,雖隻是區區數萬人,可是這兒,畢竟不是朝廷重點防範的地方,另一路又有水師自舟山襲了寧波,予以牽製,而浙江那地方,民風其實並不保守,對於陳學的接受度,其實並不低,這主要是因為浙江人與福建人差不多,那兒有許多地方多山,多山的地方,耕地是不成的,那得一家老小都餓死,因而許多人不得不走出鄉中謀生,而謀生的手段最好的就莫過於經商了,因而浙人多商賈,雖然許多都是小打小鬧,甚至有的不過是挑著擔走街串戶的貨郎,可是風氣卻較為開放。

再加上那兒的土地最適合種桑,而種桑的目的則是產絲,這浙江的絲有許多都是供應諒山,從前用的是私船,運著這些絲,下海與諒山的工坊主們交易,後來開了海禁,諒山的需求量更大,以至於這裡種桑成風,這也間接導致這裡的許多人是諒山的下遊產業,戰事一起,許多人家的絲便難以打開銷路了,不少人麵臨著破產的危險,這些人巴不得諒山軍到來,彌補損失。

所以這裡的抵抗並不激烈。

而事實上來說,除了京畿一帶。諒山軍進兵最大的困境,其實並非來自於官軍。這些官軍往往戰力不強,且是客軍。沒有保家的願望,一旦諒山軍強攻,用不了多久就不免崩潰。反而最犀利的,而是地方上組織起來的民勇,這些人都是本地人,由一些士紳人家組織起來,熟悉地理能給諒山軍帶來不少的麻煩。

浙江沒有士紳組織人力頑抗的土壤,而至於各衛的官軍,幾乎不堪一擊。因而在數萬諒山軍的攻勢之下,這裡的抵抗很快土崩瓦解。

倒是真正難啃的,反而是湖南、江西之敵,甚至一些戰場,需要反復拉鋸才能最後穩住。

郝風樓一直在的打金陵的主意,若是全線作戰,慢慢蠶食,這戰爭卻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戰爭是需要死人的。靠的也是無數的物資,這樣的損失縱是諒山財大氣粗,怕也難以支撐。

隻是金陵方麵卻很少露出破綻,即便是偶爾有薄弱的地點。可是麵對盤踞於金陵方圓百裡之內的五十萬明軍精銳,郝風樓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郝風樓卻又不能走,留在這裡。給予金陵足夠的威脅才能切斷金陵對江西、湖南大營的支持,使他們陷入各處作戰的境地。所以郝風樓唯一的辦法,就是坐守鎮江。他固然沒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徐景明身上,可是對於徐景明卻是頗為期待,不管如何,這個家夥,或許能給自己帶來一點曙光。

而這時候,徐景明的書信總算是來了。

這家夥許久沒有音訊,郝風樓甚至懷疑他做了三姓家奴,等拿到書信的時候,打開一看,郝風樓皺起眉。

周王這個家夥看來是不敢冒險啊。

他若是不冒險,固然是坐以待斃,可是對郝風樓來說,就意味著沒有戰機,他必須在這裡徒然無益地等下去,這可如何是好?

心裡想了想,郝風樓倒也漸漸識相了,他決定寫信。

要知道,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娛樂幾乎靠iao的時代,寫信,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郝風樓的惡趣味之一,殊不知即便在後世,也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以交筆友為樂,可見大天朝很有書信往來的傳統。

於是片刻功夫,幾封書信便落成了,一份是給徐太後的,無論徐太後收到不收到,這心意總要送到,書信中的內容大致就是驚聞金陵噩耗,本為娘娘擔憂,娘娘視郝某恩重如山,卻要保重鳳體,萬勿讓兒臣掛念。

這個兒臣簡直就是點睛之筆,郝風樓如今已經成了太子,卻依舊向徐太後自稱為兒臣,這裡頭的意思,某種程度是承認徐太後的合法性,間接的承認了永樂天子的道統,不過他絕口沒有提當朝天子,而是直接稱呼那一日金陵之變的諸藩王為賊,這顯然是表示,郝風樓才是正宗永樂天子的延續了。

這事兒,你不把它當真,它就什麼都不是,可是一旦你認真,裡頭所透露出來的涵義卻是不同了,郝風樓尊徐太後,認可永樂天子,某種程度,說明這個新開國的大新朝未必就是和金陵中的一些人勢不兩立,說穿了,他們還是肯招降納叛,甚至是給予一部分人一些優待的。可是誰能得到優待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鑒於徐太後失勢,而且基本上已經被軟禁的情況,這封書信當然不可能送到徐太後手裡,不過郝風樓可以保證,周王殿下是可以看到的,說穿了,這是惡心周王,或者說,是某種程度的離間,郝風樓此舉,顯然是在測試周王的反應,若是周王反應激烈,在金陵之中,鬧出了點動靜,那麼徐景明在書信中所言的,周王謹慎,隻怕就是誤判,可若是他冷靜沉著,將這書信當作是空氣,那麼這個人,可比郝風樓所想象中的難對付了。

郝風樓不怕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唯獨怕的,就是那種油鹽不進的家夥。

第二封書信,則是寫給黃淮。

書信之中隻是簡單的寒暄,而後敘了舊情,之後圖窮匕見,告訴黃淮,異日若是再見,必定以禮相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田園牧場 傲劍天穹 武神風暴 覓仙 重生之十億起家 明揚天下 那無限的世界 道果 東京道士 末世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