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廣陵散(求推薦,求收藏!)(1 / 2)

加入書籤

劉辯若有所悟。儒家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又稱為君子六藝,其中《樂》早就失傳,漢代就無人傳習。難道說,這失傳的《樂》就是激發命格的另一種方法。

劉辯隨即又想到了《太平經》裡提到了咒術,這咒術會不會和《樂》一樣,都是明悟命格的另一種辦法?他們有一個相同點,都是靠聲音起作用,和後世的音樂催眠或者音樂療法類似。

音樂催眠也好,音樂療法也罷,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選用節奏舒緩的古典音樂,據說能激發某種頻率的腦電波,開發潛能。蔡邕說,他是從鮮卑人、匈奴人的習俗裡得到的啟發,這個習俗可能是指草原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世界上的大多數原始宗教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巫術,還包括巫樂、巫舞。

巫是人類蒙昧之初的知識分子,巫這個字就代表他們是與天地溝通的職能。隨著文明的進展,巫術漸漸被學術代替,巫師也被學者所代替,隻有那些文明還不夠發達的地區或民族還保留著巫師、巫術。

大漢離上古不遠,也有巫術,但已經不是主流,隻有沒文化的下層百姓才重視巫術。張角的符咒治病就是巫術,被他蠱惑的也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庶民,或者是想改朝換代的野心家,真正的知識分子很少參與其中。

但是,巫術作為學術的源頭,卻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麵目,當中原因為某些原因,學術有所中斷的時候,向周邊民族的巫術中溯源求本也是一個選擇。孔子說,禮失求諸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樂經》失傳了,蔡邕卻在匈奴人、鮮卑人的原始巫術裡得到了啟發,得出了一個和後世理論極其相近的結論,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劉辯明白了這個道理,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樂經》失傳,蔡邕這些年的努力也白費了。劉辯看著須發蒼白的蔡邕,非常同情。

「先生,你已經盡力了。」劉辯嘆惜道:「你就在洛陽好好休息吧,這些年,辛苦你了。」

「不,陛下,臣雖然沒有找到失傳的《樂經》,卻並非一無所獲。」

「哦,你有什麼收獲?」

「臣得佳琴一具,古曲一首。」蔡邕的臉上露出孩童般的快樂:「也許,陛下可以憑此琴此曲,明悟自身命格,孵化龍卵。」

「龍卵?」劉辯一愣,眉毛立刻揚了起來:「你是說,一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正是,正是。」蔡邕連連點頭:「漢家藏有一顆龍卵,據說是周武王時的巨龍所生,若能孵化龍卵,重新撫育出一頭巨龍,則漢道可興,漢運可昌。」

劉辯剛剛高興一點,又被蔡邕這句話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周武王時的巨龍所生?那這顆龍卵也快成化石了吧。」

「化……石?」蔡邕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劉辯的意思。他撓了撓有些稀疏的白發:「這個……臣也不敢說,不過,龍壽萬年,也許龍卵沉睡千年以後,還能被孵化也說不定。」

「龍壽萬年,那豈不說,周武王時的巨龍能活到現在?」

「當然可以。」蔡邕理所當然的說道:「不過,那頭巨龍是最後一頭巨龍,已經戰死在牧野了。」

「噗!」劉辯無語。說了半天,還是一句空話,最後一頭巨龍戰死在牧野了,現在隻剩下一顆化石龍卵,龍大概也絕種了,難怪後世沒人見過龍。他擺了擺手,沒興趣再談下去:「好吧,先生可曾將琴帶來,能否為朕鼓琴一曲?」

「這是自然。」蔡邕獻寶似的取過一直擺在身邊的皂囊,從裡麵取出一張琴來。琴很漂亮,隻是琴尾焦黑,像是被燒過的。劉辯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先生,這可是……焦尾琴?」

蔡邕眨了眨眼睛,一臉好奇:「陛下……怎麼會知道,這琴……是臣新製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香江大亨 聲色 官榜 鑒寶人生 女神檔案室 大唐虎賁 神道符召 玄煌 道統傳承係統 次元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