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唐幸甚有卿(全書完)(1 / 2)

加入書籤

羅士信安排諸路大總管班師回朝,叫來劉仁軌,讓他去通知新羅國王金白淨準備啟程:在他離去時,又叫住了他道:定方與郡王殿下在軍略上無可挑剔,然政治上的許多東西他們一個接觸的少,另一個身為皇親,了解的不透徹。對於新羅盟友上的事情,在我離開之後,還需要你來權衡之間的關係。

劉仁軌作揖道:仁軌得大總管器重,委以重任,勢必不敢有任何懈怠。新羅之事,仁軌會處處謹慎對待。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墮我大唐威勢,更不會落人口舌。

羅士信放心的點了點頭,讓劉仁軌去了。

算計新羅,羅士信心底還是存著一點點的內疚的,畢竟雙方的關係是友軍。新羅在全局戰役中又取得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若非他們抵擋住了大和與百濟的聯軍,唐軍入侵高句麗未必就如此順利。為了抵擋大和與百濟的聯軍,新羅確實也付出了很多,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海東半島的歸屬牽扯到全局的關鍵,以新羅目前與唐朝的關係,若讓新羅得到大部分的海東半島,將會成為第二個高句麗,甚至比高句麗更加難纏。因為大唐目前與新羅相處的太好了,大唐沒有理由與新羅為敵,而新羅則可以盡情的吸收著大唐的文化知識,逐漸壯大,成為屹立海東半島的巨人。

世間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哪怕新羅與大唐在如何的水乳交融,終有背道而馳的一天。

海東半島位於中國的東北。位於向西方發展的唐朝的大後方。新羅一但與大唐背道而馳,就會威脅大唐的大後方。歷史上楊堅楊廣征伐高句麗並非是沒有理由的。想要向西方發展,必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是故從長遠來算。唐朝必需要抓住海東半島的主要控製權。

當然直接滅了新羅是一勞永逸之事,隻是世間之事並非隨心所欲的。雖說勝者為王,歷史由勝利者來記載,但即便是勝利者也需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新羅是大唐的附屬國,為大唐抵禦大和百濟,立下汗馬功勞。若大唐回頭就收拾了新羅,有新羅這個例子在,以後大唐就別想在國際上結交什麼國際盟友了。

這大唐想要成為真正的強國真正的第一,固步自封是不行的。必須走出世界。這走出世界除了實力,還需要一點點的信譽。畢竟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除了戰爭還有貿易互助等等一係列的外交,誰都不希望擁有一個背後捅刀子的盟友。

因此新羅這檔子事很難處理

羅士信為了大唐的利益,也不得不昧著良心給新羅下了一個套。鑒於新羅對大唐平定海東的貢獻,羅士信將新羅被大和國百濟國侵占的良州康州尚州還給了新羅,並且給了新羅征伐百濟的奪取百濟領土的機會。表麵上看以算是仁至義盡,但實際上卻借助大和國之手,消弱了新羅最後的實力。

以新羅現在手中握有的兵馬。自保都不夠需依仗大唐庇佑,也沒有可能跟大唐爭地盤了。

此次戰役最大的贏家自然是大唐,新羅損失慘重盡管寸土未失卻一寸土地也未獲得,可算淒慘

人心難測。羅士信現在無法確定新羅是否存有怨言不滿,特地囑咐劉仁軌多多注意,妥善處理。

整備了三日。羅士信下令班師。

凱旋之師這一進入幽州地界立刻受到了百姓的歡呼迎接隋末人口銳減最大的因由在於大運河以及三伐高句麗。其中幽州作為第一戰線總指揮部,當初的情形更是戶戶戴孝。哭聲不絕,慘不忍睹。如今羅士信率領大軍搗毀京觀。覆滅高句麗為他們雪恥雪恨,家家戶戶無不感激涕零。也在這裡,他得到了恩師李靖西路軍得勝的消息與情況,當然也聽說了侯君集的表現。

對此羅士信並沒有異樣的情緒,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李靖的軍事能力自不用說,孫武韓信這些先賢級別的人物。至於侯君集,拋開對他的小小成見,此人在軍事上的水平還是很了不起的。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也不意外。

大軍方才出了幽州地,羅士信便得到禮部官員的接待,讓他兼程行軍與西路李靖會師。

東路西路兩路大軍,羅士信因要準備水軍舟船,晚李靖一月出征,在李靖他們取得最終勝利後的一月,羅士信也馬到功成。他們所消耗的時間幾乎是一致的。這先後相差不了多少,為了方便也為了節省開支,朝堂決定兩路大軍一起受禮一同慶賀。

是以特別派遣禮部官員讓李靖一方減慢了速度,又讓羅士信加快行軍,以便恰逢其會的會師一處。

也由此可見,大唐目前的經濟確實因為雙線作戰而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朝廷想盡一切辦法的節約開支,以維持國家的經濟運轉。

對此羅士信也表現了極為配合,這國家的錢省一分是一分,沒有必要計較許多。

李靖羅士信都是當代名將,帶隊行軍是統軍基礎,兩人都掌控的如火純情。在約定時間內,一刻鍾不差的與長安城的南門會師。

師徒兩人相視一笑,並肩並騎往長安郊外行去。

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彥高甑生張士貴張鎮周程名振等一乾大將位於其後。

來到長安郊外,遠遠望去,旌旗遍野,規模隆重。負責接洽的禮部官員道:陛下正在前方迎接諸位凱旋。

李靖羅士信與身後諸將相繼動容。禮部官員事先並沒有告訴他們這點,一個個都極為震撼:這君王親自出城郊迎接凱旋功臣,在唐朝立國以來卻是頭一遭。即便昔年李世民一戰擒二王,抵定中原都未有如此榮耀。

諸人趕忙下馬徒步而行。讓身後兵馬止步,數十員大將一並上前。

來到近處。李世民正領著文武百官正麵迎來。

這許久不見,這位大唐皇帝雖精神抖擻。比之以往卻消瘦了許多:比起在前線征戰的羅士信等人,他這位皇帝的壓力亦不可謂不小。

李靖羅士信領著諸將上前行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道符召 玄煌 道統傳承係統 次元釣客 美國大地主 大器宗 博德大世界 大漫畫 瘋巫妖的實驗日誌 超凡者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