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真忠臣也!(1 / 2)

加入書籤

穎王一得到監國名義,雖說並未立刻宣布李隆基的死訊,但論功行賞卻立馬毫不拖延地開始了。∶書荒閣中文網∶↘

郭子儀封代國公,拜司徒,程千裡爵封虢國公,拜司空,俱加開府儀同三司。以仆固懷恩為安北大都護,安北四鎮節度使,轄安北牙帳城、仆固牙帳城、同羅牙帳城、回紇牙帳城,控黠戛斯、骨利於、葛邏祿等諸都督府。以張興為河東節度使;以侯希逸為平盧節度使,李明駿為平盧節度副使兼安東都護;一應均加特進。調李光弼於範陽,任範陽節度副使,北平軍使。準北庭節度使李儉告老,以北庭節度副使段廣真接任北庭節度使。

然而,最引人矚目的不是別的,而是杜士儀辭相,拜範陽節度使,進太尉,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安撫河北。同時將淄青登萊四州劃歸河北道,蠲免河北道二十八州郡租賦三年,由杜士儀主持清丈田畝及核定人口,招募隱戶流民耕種。同時與之同往河北上任的,尚有一張長得讓人目瞪口呆的官員名單。隻有真正仔細的人方才能夠發現,其中不少都是杜士儀平定河北後臨時辟署的那些官員,至於降將的安置,誥旨避重就輕地提了一句酌情使用,再無他話。

同時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原本在西域於得有聲有色,憑借自己的本事,而不僅僅是父親的名聲站穩腳跟的杜廣元,竟是同在調任之列。杜士儀仿佛絲毫不在乎外間的議論,直擢長子為範陽都知兵馬使,調去河北。同時,其幼子杜幼麟仍舊留在了長安,將飛龍騎。當得知杜士儀辭不受封王爵,兼且辭相意堅,登時那些虛懷若穀,高風亮節之類的評價,猶如不要錢似的往杜士儀身上傾瀉而去。

丟下在朝中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宰相不當,卻要去千瘡百孔的河北,這是何等風範而且據說,杜士儀甚至不等新君登基就走,此前帶回京的兵馬亦是隨之各歸本鎮

臨走之前,宣陽坊杜宅仍是閉門謝客,不接待那些前來求見的人,而杜士儀本人親自前往辭行的,除了姻親平康坊崔家,便是吳王李祗這位如今最有聲望的宗室。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這兩地之外,他最後拜訪的,卻是業已門庭冷落車馬稀的高力士家。昔日王公貴戚往來頻繁,外官進京無不最先前來拜會的朱門豪宅,現如今粉牆如新,明瓦燦然,卻流露出了一種蕭瑟腐朽的味道。

親自迎出來的麥雄有幾分誠惶誠恐,行過禮後方才低聲說道:「家翁病了好些天,不能前來迎接,還請大帥恕罪

「我和高老相交多年,這些話就不要說了。」

在杜士儀想來,高力士這場病自然是心病。無論是誰,自幼入宮,又忠心耿耿侍奉天子那麼多年,臨到頭卻被那樣算計一場,即便最終平安退場,那心裡被狠狠戳的一刀,絕不亞於肉體上的真實創傷。然而,當他真正見到高力士時,發現對方在這短短十幾天之內,已然形銷骨立奄奄一息,他仍然大吃一驚,回過頭來便瞪著麥雄問道:「這樣重的病,怎麼不讓人告知我?」

麥雄在杜士儀那犀利的目光下,唯有低頭不語。而這時候,還是高力士用極其低沉的聲音說道:「是我不讓他說的,也沒有請大夫。」

聽到竟是連大夫都沒請過,杜士儀登時心頭咯噔一下。在床榻邊上坐下,見高力士那隻手枯瘦得青筋暴起,他沉默良久,這才輕聲說道:「高老這是何苦。你已經仁至義盡,難道真的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高力士目視麥雄,見其已經悄然退了出去,他才閒適地笑了笑,仿佛不是虛弱不堪的病人。他看著兩鬢蒼蒼的杜士儀,悠然說道:「我這一生,吃過苦頭,受過屈辱,經過艱險,卻也享受過旁人無法企及的榮華富貴,已經心滿意足了。他是至高無上的天子,而我不過天子家奴,又怎能指望他真的把我當成家人?可幾十年情分,既然他已經早走一步,我在掙紮多活幾年,卻又有什麼意思?」

「高老……」

高力士目光倏然轉厲,盯著杜士儀看了好一陣子,這才一字一句地說道:「隻是我從來沒有想到,杜思溫固然看重你,朝中拿麼多賢臣名相都曾經看重你,可你卻比所有人能夠想象的心更大,心更高杜士儀,你真的明白,你想要什麼?」

「高老這話問得好正因為我一直都很明白,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才會有今天,而不會如同信安王李煒、張守畦、王忠嗣一樣,落得一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因為我一直都很明白他是什麼樣的秉性,所以一直都在悄悄留後路,做準備。風骨錚錚的名臣,到頭來不過宋憬張九齡一般下場,賢明能於的賢相,到頭來也不過是姚崇張說一般,至於其餘如劉幽求王琚之輩,那就更不用說了。我的生死榮辱,妻兒家小,怎能捏在別人手中?」

高力士第一次從杜士儀口中得到這樣明確的回答,他忍不住奮力支撐著想要坐起身來。奈何他病倒多日,水米不進,整個人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邊緣。還是杜士儀扶了他一把,他才終於靠著對方的手臂略略直起月要。死死瞪著那雙沒有半點動搖的眼睛,他不由得深深嘆息了一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聖蹤 末法王座 無限之配角的逆襲 神級反派 開局簽到禦物術 無雙劍聖 匹夫的逆襲 行走陰陽 為你著盛裝 接陰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