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南水北調(1 / 2)

加入書籤

地理課,這節講到了水循環。

郭老師:「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資源,地球表麵72%都是水,大部分是海水。這些水裡,淡水資源僅占05%,近70%的淡水資源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冰層中。」

「其餘多數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利用。人可以直接利用的隻有所有陸地生物,包括人在內,需要依靠這些淡水資源生存。」

郭老師對淡水資源做了介紹,說了地球現在缺乏淡水資源的情況。

對海水不理解的人驚訝,原來地球看起來就像一個水球,但很多水都是不可以直接利用的。

這樣看的話,能直接用的水也太少了。

一直想著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聽完也震驚了,這和他們原本想的不太一樣。

唐朝。

李世民想到裴姝他們學校裡很多地方都貼著【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突然理解後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宣傳了。

後世人口這麼多,不節約用水的話,確實不夠用。

尤其是Z國這麼大一個國家,人口這麼多,水資源肯定是短缺的。

想到之前看到的後世的高科技,基本上都是讓他羨慕的,沒想到現代麵臨的問題好像也不少啊!

李世民抹了抹下巴,思索:從後麵的淡水資源分布來看的話,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均啊。

他對這方麵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起碼大唐境內的部分地區還是有點了解的,有的地方確實缺水,乾旱嚴重。

看了世界地圖,感覺Z國境內的淡水資源還是太少了。

一直缺乏水資源的地區:可不是嘛,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像江南水鄉,不缺水。

那些人應該不了解他們荒漠地區的環境吧,喝水都費勁,更別提洗澡洗衣服了。

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郭老師:「淡水基本來源之一是水循環,水循環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裡麵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等運動的過程。」

「水循環分為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

北宋。

聽完水循環的過程,趙匡胤可算知道為什麼之前聽到小日子往大海裡排放核汙水,有學生會那麼氣憤了。

裴姝當時給他們做了一個比喻,核汙染物是比屎惡心,比斷腸草、鶴頂紅還恐怖的存在,可以影響生物幾十年、幾百年。

往大家賴以生存的海洋裡排毒,這事做得真的是喪心病狂。

很多人都想起了這件事,他們對小本子這種行為也覺得有點惡心了。

慶幸沒和他們生活在一個時期。

南宋。

何承天喃喃自語:「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海。日為陽精,光耀炎熾,一夜入水,所經憔竭,百川歸注,足以相補。故旱不為減,浸不為益。」

看來前人們總結的還是基本沒問題的,雖然和後世的說法比起來沒那麼全麵,但太陽在水循環裡麵發揮的作用是最大的。

何承天邊聽,邊把自己思考漏的東西趕緊補上。

自己一定要把關於天文的書寫得更全、更詳細。

講完水循環,郭老師補充了一點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郭老師:「我國地大物博,國土廣袤,但人口密度大,南方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大,時不時還麵臨洪澇災害的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則水資源匱乏,缺水嚴重。」

「水資源分布不均困擾了我們很長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1952年開始,我國就開始規劃南水北調工程,一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直播屏前聽到郭老師講的話,很多人表示贊同。

北方人:所以我們一直挺羨慕江南地區的,一點都不用擔心水的問題,我們有時候喝口水都費勁。

南方人:洪澇災害確實挺頻繁的,要可以的話,挺希望那些多餘的雨水能去缺水的地方。

秦朝。

秦始皇聽到【南水北調】四個字的時候已經有點驚訝了,局部地區南水北調嗎?總不能是全國性質的南水北調吧?

要真是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多了,難度可比修建萬裡長城還要高很多倍。

即使後世的很多技術已經十分高超了,這種工程也很難做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規則怪談:我一瘋子你讓我算命? 星際:穿書後我靠美食暴富 橋洞小乞丐被撿回家寵上天! 穿越之我殺了宋江 白月光大師姐拿好be男二劇本 詭異降臨,我的男友非人類 覺醒老爺爺係統,吞噬異火就變強 第一序 火影:重生帶土,必定重溯這因果 你是我折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