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1 / 2)

加入書籤

陽邑城的皇宮,是過去帕提亞人的皇宮改造而來。

依舊有著濃濃的帕提亞風格。

很多宮室,甚至都隻是拆掉了牆壁上雕刻的神明、花園裡樹立的雕塑。

然後換上了大魏皇帝的征服偉業雕刻,以及種種先賢的雕像。

譬如,就在夏義眼前,就有一麵剛剛刻著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壁畫。

而其周圍,則篆刻著《道德經》的名言。

大魏皇帝李陵,是老子之後。

這是確確實實,而且明明白白的。

有族譜,也有歷史記錄。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李陵也能自稱唐虞之後,堯舜之苗裔。

「使者,以您所見,朕與漢丞相之治,孰強?」李陵穿著便衣,在幾個高大魁梧的武士保護下,走到夏義身旁,輕聲問道。

夏義聞言,回過頭去,對李陵笑了一聲:「閣下,在這西方之地,興文教,除陋俗,破攜風,即使是丞相知曉,恐怕也會大加贊譽!」

李陵聽著,得意的笑起來。

「不過……」夏義恭身道:「若要與丞相之治相比,恐怕還遠遠不足!」

「如今,大漢丞相匡弼天子,與賢能大臣,共治天下,興工商,大治河,廣教化,內蓄仁義外播教化,自北海而至蔥嶺,從西海到扶南,一百三十六郡,三萬裡之國,安居樂業……」

「王師東渡大海,以至扶桑,南征身毒而建新江都……」

「於是,天下皆贊而拜曰:唯丞相能安天下,佐天子,而富民興教!」

「小臣雖然卑鄙,卻也從報紙上看到了,去年漢家天下一百三十六郡國,有郡縣學苑,三百七十八所,鄉亭之中,有蒙學七千六百二十五所,總角稚子入學者,以百萬計,而太學、武苑,歲錄士子三萬有奇!」

「又聞少府及禦史大夫官邸共奏,天下州郡,迄永始八年九月,計有戶九百二十萬,丁口四千七百餘萬,定墾田一千三百餘萬頃,共修河道,兩千三百餘裡,有河渠一千三百餘條,灌溉土地四百餘萬頃,共有道路七尺以上者三百餘條,總長一萬八千餘裡,可行四馬之車者五千餘裡……」

「關中去歲冶鐵,計有生鐵三萬萬五千萬斤,粗鋼六千七百萬斤,精鋼千萬斤!」

「此外,去歲,僅僅是少府,便歲織帛布三百萬匹,棉布七百萬匹,毛料三百餘萬匹……」

「小臣聽說,當年高帝曰:安得廣廈三千棟,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今日,丞相之治,早已臻於此道!」

李陵聽著,滿臉的不敢相信。

因為,假若這漢使所言是真。

那麼就意味著,如今的漢朝,已經比當年要強盛十倍、百倍!

旁的不說,單單是漢朝去年的生鐵產量和布帛產量,就足夠淹死他和他的西魏政權了。

夏義看著,道:「閣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使團去長安……」

「甚至可以去問問,在身毒的衛律……」

李陵這才想起來,去年衛律派人來告訴他,漢朝的軍隊,已經控製了身毒的南部,同時還發現了這些漢人,用著能噴火的鐵杆和發出雷霆的銅炮。

按照衛律派來的人的說法是『漢兵以火杆為前,雷霆為後,當敵則以硝煙而至,常常白煙之後,斃者無算,又發雷霆之炮,其聲如霹靂,一發而糜爛數十裡』。

當時,李陵覺得衛律在講神話。

一發糜爛數十裡?

那張子重就算是神仙下凡,也不可能做到。

但現在,漢使也言之鑿鑿,而且還有著詳細數據,他也就不得不信了。

這一信,李陵說話的聲音,也不免小了些,底氣也開始有些不足了。

於是,他道:「敢問貴使,漢丞相遣君來此,是為何事?」

「自然是聽君言,觀君行……」夏義笑著道:「丞相臨行前,曾特地囑托:若君在這泰西之地,能行王道,用中國之製,移風易俗,則自當為君在天子之前表功……」

李陵聽著,笑了起來:「那以使者觀之,吾在這泰西之地,可行王道,可移風易俗乎?」

「不敢瞞閣下……」夏義低頭道:「使團上下,自入境以來,歷歷在目,親耳所聞,皆以為:閣下之治,已近君子之治!」

「哈哈哈……」李陵聽著,大笑起來。

然後,他問道:「那麼,丞相會如此為吾表功?」

「若使閣下能順應天時,知大義……」夏義道:「丞相說過了,唯封王建號,方能酬君之功!」

「以小臣之見,倘若閣下能夠順應天時,遣使入朝,丞相與天子,必將不計前嫌,嘉以鴻恩,許足下為這泰西之主……」

李陵聞言,沉思了起來。

倘若,遣使稱臣就可以換來漢朝的冊封以及種種許可。

特別是,對他與他的部下的赦免、冊封,那麼其實遣使稱臣也無所謂。

畢竟,如今漢與他,相距何止數萬裡?

漢朝再強,也不可能跨越如此遙遠的距離,發動數萬數十萬的大軍跨越山與海來打擊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位麵道君 是籃球之神啊 影視世界的律師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推掉那座塔 我在漫威玩遊戲 我能看見狀態欄 我是幕後大佬 女總裁的上門龍婿 從日本開始的從良生活